比亚迪员工爆料:组里有个清华高材生转文员的,25k的薪资,本来是项目管理偏技术,现在只做KPI制定这类的活

在职场里久了,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你以为的“浪费”,可能是别人眼里的“升级”。

就像你看到一个技术大牛去做管理,会觉得可惜;看到一个运营跑去做HR,会觉得走偏了。

看到一个清华出来的人在搞表格、做KPI,就觉得这不是在浪费学历吗?、这不是降维打击吗?

但职场不是高考,没人规定你一定要走某一条标准路线。你以为的好方向,可能是别人最不喜欢的活儿;你看不起的工作,可能是别人主动选的方向。

说句不好听的,你看不懂,不代表别人选错了。

你只看到了工作内容,但你没看到背后的路线图。

你以为别人是转文员,但人家可能是在铺设管理路径;你以为人家只是搞KPI,但人家搞的是组织效率和流程塑造。

你不屑,是因为你还没到那个阶段;你质疑,是因为你还在用技术视角看整个职场。

但等你真走到中层、开始管团队、扛指标、对业务,你就知道:写代码、拉通报表,是活;写流程、控指标、定KPI,是局。

比亚迪员工爆料:组里有个清华高材生转文员的,25k的薪资,本来是项目管理偏技术,现在只做KPI制定这类的活-有驾

这两天,看到一位比亚迪的员工爆料:

组里有个清华高材生转文员的,25k的薪资,本来是项目管理偏技术,现在只做KPI制定这类的活。

做管理的、定KPI的、牵流程的、推项目的,才是真正能决定一个组织运转效率的人。

你现在在底层写代码,你会觉得“流程太慢”、“决策太乱”、“需求太扯”,你骂的是谁?不就是这些“定KPI”的人吗?

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些人不在,整个组织更乱、资源更散、项目更崩。

她表面上是文员,其实人家在乎的是资源协调权,在乎的是向上通道,在乎的是项目主导权。

你现在眼里的一张表格、一个KPI模板,可能是她和各部门撕了一周才定下来的;你随手一填的周报,背后可能是她帮你争取来的绩效权重。

你现在不理解,是因为你还没经历到那个阶段。

你以为最值钱的是能力,其实最值钱的是——能把能力变成影响力的人。

你以为她做的是文职工作,其实她做的是工厂运营管理的核心一环。

整个制造体系,最核心的不是你能装几台机器、写几行控制代码,而是你能不能把流程跑顺、资源调度起来、任务落地、目标量化。

这不就是KPI的价值所在?

她转文员,其实她在转身之前,已经看清了整个赛道的走向。

职场这东西,说到底,走哪条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你为什么走这条路。

你喜欢技术,那你就去深耕技术;你想做管理,那你就去练协调力;你想当专家,那你就别天天跑流程;你想上升,那你就得学会搞定人。

别拿自己的路径去套别人,也别用别人的路径否定自己。

你不知道别人图什么,就别瞎评判;你没看到别人未来的路,就别说她走偏了。

每个人的职场路径都不一样,有人往北走,是因为他看到了山;有人往南走,是因为他知道哪里有水。

你走你的阳关道,她走她的独木桥。

谁也不比谁高贵,谁也不欠谁解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