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爆料!
车圈儿最近可不太平,风波不断。
咱们今天得好好聊聊极星汽车,这哥们儿曾经也风光过,现在嘛……情况不太妙。
想当年,极星横空出世,带着沃尔沃的光环,吉利的背书,雄心勃勃。
外观设计嘛,北欧极简风,棱角分明,看起来挺有范儿。
内饰也很有质感,用料讲究,触感细腻。
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这不,最近传出极星要退出中国市场,这消息,够劲爆。
先来看一组数据。
2025年上半年,极星在国内的销量是69辆!
69辆是个什么概念?
这销量,估计连街边小店都比它强。
3月份呢?
更惨,只卖了1辆!
1辆!
这简直令人咋舌。
这哪儿是卖车啊,这简直是“大海捞针”。
你以为这就完了?
还没完呢!
咱们继续深挖。
极星,是吉利和沃尔沃共同孕育的品牌,起点很高。
为了适应中国市场,还和星纪魅族合作,想借助FlymeAuto系统和渠道,来个“本土化突围”。
结果呢?
一年半不到,就分道扬镳了!
这速度,堪比“过眼云烟”。
更让人唏嘘的是,管理层也动荡不安。
8年换了7任中国区负责人,这频率,比我换手机都快。
2025年7月,法定代表人又换人了。
吴慧静卸任后,就剩几个老员工勉强维持。
这架势,怎么看怎么像要“撤退”了。
渠道崩塌更是惨不忍睹。
曾经布局的36家门店,如今有14家关门歇业,剩下的也奄奄一息。
有些门店,一个月下来,销售额竟然是零蛋!
这简直是“门可罗雀”。
财务数据也让人捏把汗。
极星在全球的营收,2025年一季度是增长了84%啊,毛利率也转正了,看着形势一片大好。
可是,在中国市场,它一直在亏损。
累计亏损51.9亿美元,净资产负债更是达到33.29亿美元。
这窟窿,谁看了都心疼。
李书福大佬赶紧出手,给极星注资了2亿美元,这更像是为了维持上市地位的应急措施。
但看看人家的股价,还在1美元关口徘徊。
这前景,不容乐观。
有意思的是,极星的全球战略,似乎有点“壮士断腕”的意思。
欧洲市场份额涨了,北美订单也多了。
9月份的慕尼黑车展,人家还要推出884马力的Polestar 5!
这马力,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然而,这款新车,跟中国市场,似乎没什么关系了。
极星4早在2024年3月就停产了,现在市面上的车,多半是库存。
这不就像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吗?
那么,极星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究竟是为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首先,定价策略失误。
极星的定价,对标特斯拉,想走高端路线。
然而,品牌认知度却未能跟上。
特斯拉有马斯克的“光环”,有技术加持,有话题度。
而极星呢?
虽有沃尔沃的技术背书,但消费者总觉得是“换壳”。
其次,技术依赖沃尔沃,但并未赢得消费者认可。
极星用的,是沃尔沃的技术,这本是优势。
但许多消费者认为,你就是“沃尔沃的电动版”,缺少创新。
而且,沃尔沃的品牌调性,在中国不如BBA那么深入人心。
最后,设计理念与中国消费者需求错位。
极星的设计,是典型的欧洲风格,简洁、冷峻。
但中国消费者更青睐智能、科技、配置丰富的产品。
你看看理想、问界,人家卖得好,靠的是什么?
智能座舱!
大彩电!
而极星呢?
在这方面,明显落后了。
正如《红楼梦》里形容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极星在高端化道路上的探索,可谓是“用力过猛”。
市场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是铁律。极星的遭遇,也给其他想来中国分一杯羹的品牌,敲响了警钟。
这场高端化冒险,最终会走向何方?极星的未来又将如何?咱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