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观」坦克CEO“暗讽”捷途纵横700横渡长江,呛声之下的话语权之争

坦克和捷途纵横“SUV渡江”暗战,争的不只是话题和流量

10月16日,奇瑞捷途首款豪华越野SUV-捷途纵横G700成功横渡长江,引发全网热议,为新车上市打开新局面。尽管购买同款车型的门槛不低(预订价70万元),还要培训和考证,但凭借这一出圈营销,以及30.49万元的入门价格,还是吸引了无数目光。上市仅一天,便获得超1.57万台的大定订单。

「眼观」坦克CEO“暗讽”捷途纵横700横渡长江,呛声之下的话语权之争-有驾
「眼观」坦克CEO“暗讽”捷途纵横700横渡长江,呛声之下的话语权之争-有驾

对奇瑞来说,这一战可谓大获全胜,任谁不眼红、不嫉妒呢?尤其是处于同一赛道的友商们。

这不,在10月21日举办的全新坦克400预售发布会上,坦克品牌CEO谷玉坤在谈及车辆功能与安全时,就发表了“水路两栖功能是‘多此一举’的危险行为”“炫技终究只是炫技”、“陆地交给坦克,湖海交给船舶”等争议性言论,虽未指名道姓,但“暗讽”的对象,大家心知肚明。

「眼观」坦克CEO“暗讽”捷途纵横700横渡长江,呛声之下的话语权之争-有驾

有媒体及网友翻出今年9月份,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提出的“四不为”原则(不过度营销、不为资本裹挟、不损产业生态、不逐短期利益),认为本次坦克CEO的行为,“打了魏建军的脸”。

「眼观」坦克CEO“暗讽”捷途纵横700横渡长江,呛声之下的话语权之争-有驾

但你以为“谷玉坤这么大胆,敢公开不把董事长的话放在眼里?”,那就大错特错了。仔细对照“四不为”原则,其实有很多可解释的空间。而严格来说,暗讽友商并不违反“四不为”原则。当然,即便如此,坦克CEO的行为其实也值得商榷。

综合来看,坦克CEO这一“火力全开”的“公开叫板”,一方面是为了“正本清源”,捍卫自身作为越野领军者的话语权和技术制定者地位一方面也是心有不甘,见不得一个“外行”靠营销噱头搏出位

前者,针对的是“越野场景边界”的讨论。

两栖功能的存在看似是小众且低频的“花活”,但严格来说,涉水能力也是越野性能的自然延伸。大众Schwimmwagen、比亚迪仰望U8等案例表明,两栖功能存在一定市场需求,而奇瑞捷途纵横700增加涉水能力,也并非“闭门造车”,不为实用,只为噱头。

「眼观」坦克CEO“暗讽”捷途纵横700横渡长江,呛声之下的话语权之争-有驾

但在坦克看来,过度追求涉水等多功能,势必牺牲可靠性,“术业有专攻”是坦克作为越野“老炮”的座右铭,也是坦克系列长红的最重要因素,更是坦克品牌的立身之本

当前,坦克系列没有涉水的功能,但不代表坦克造不出来(目前已获得相关专利),而恰是有自己的坚守和原则:坦克希望维护自己作为越野领军者的权威性,而不希望消费者被某些友商“花里胡哨”的营销带节奏。

后者,便是坦克面对竞争对手冲击下的真实心理写照了。

这几年,随着比亚迪方程豹系列和奇瑞捷途系列大火,坦克作为越野SUV“一哥”的地位有所动摇。

数据显示,比亚迪方程豹钛3凭借其独特的方盒子设计、纯电四驱以及高性价比,在市场上取得不错成绩。2025年9月,钛3销量达到8902辆,远超坦克300系列;同时,豹5、豹8凭借综合优势,也力压直接竞品坦克400、坦克700,这使得坦克品牌在方盒子市场的份额受到了明显的挤压。

「眼观」坦克CEO“暗讽”捷途纵横700横渡长江,呛声之下的话语权之争-有驾
「眼观」坦克CEO“暗讽”捷途纵横700横渡长江,呛声之下的话语权之争-有驾

奇瑞这边,捷途通过“旅行者+山海”双系列,实现10.99万-23.99万价格带的无缝覆盖,迫使长城方盒子车型在20万元区间面临双重夹击。凭借不错的颜值和轻越野属性,捷途旅行者、捷途山海等方盒子系列车型与哈弗大狗、坦克300等车型贴身肉搏。2024年,捷途旅行者系列销量21.9万辆,而同期哈弗大狗销量为15.8万辆,坦克300为7.4万辆,市场份额差距持续拉大。

「眼观」坦克CEO“暗讽”捷途纵横700横渡长江,呛声之下的话语权之争-有驾

本次,捷途纵横700的上市,再给坦克系列迎头一击。

作为奇瑞冲击高端越野市场的旗舰车型,捷途纵横G700以30.49万-38.99万的限时售价切入市场,其核心参数全面对标坦克700。上市24小时订单破1.57万辆,而坦克700销量在豹8上市后,便已腰斩至500台/月,G700的助攻之下,坦克700的销量势必会进一步下滑。

比亚迪豹8的冲击,坦克就窝着火;这一次纵横700的上市,坦克算是彻底爆发了。

「眼观」坦克CEO“暗讽”捷途纵横700横渡长江,呛声之下的话语权之争-有驾

结语:

暗讽或拉踩竞争对手,车圈造已司空见惯。

作为越野SUV的领头羊,坦克CEO暗讽对手虽然有失格局,但通过话题讨论,让行业和消费者能够清晰和明确越野SUV的本质,了解越野的边界问题,也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我们欢迎良性的争议和讨论,但很多时候,暗讽拉踩式的营销确实没必要。产品行不行,功能是否鸡肋,最终还是要靠销量说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