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先生收到比亚迪推送的OTA升级通知时,他正堵在晚高峰的车流中。轻点屏幕确认后,仪表盘悄然刷新——原本2.9L的百公里亏电油耗数值,竟变成了2.6L。这位秦L DM-i车主起初以为系统出错,直到连续三天通勤后,行车电脑显示的油耗数据稳定在2.4-2.6L区间,他才确信:这台开了一年多的爱车,真的通过远程升级实现了能耗进化。而更让他惊喜的是,这次升级没有收取任何费用,比亚迪将第五代DM技术的再进化成果,无偿普惠给了150万新老车主。
---
一、油耗再降10%背后的技术跃迁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此次进化最直观的成果,是将NEDC工况百公里亏电油耗从里程碑式的2.9L压缩至2.6L,降幅达10%。这一数据并非实验室理论值,而是经过国家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的权威认证。在实际道路测试中表现更为惊艳:100家媒体在全程空调24°C、包含高速及城区道路的综合路况下实测,秦L DM-i与海豹06 DM-i的亏电油耗全部低于2.4L。杭州站技术解析会上,甚至有媒体在70%快速路+30%市区道路的实测中跑出2.38L的惊人数据。
用户价值具象化的体现尤为清晰:
- 场景测算:以满油满电续航2100公里计算,升级后每百公里节省0.3升油,全程省油6.3升
- 经济账本:按92号汽油7-8元/升计算,单次加满油节省40-50元
- 长期收益:按年均行驶2万公里估算,车主每年可省油费超千元
二、技术进阶的三大核心支柱
此次能耗突破并非硬件改造,而是比亚迪在智能控制策略领域的深度进化。其技术底座构筑于三大架构的协同创新:
1. AI大模型驱动的全局优化
依托超150万车主月均产生的28亿公里行驶数据,比亚迪构建了覆盖180万种工况的“超级题库”。基于璇玑架构的整车智能能力,全新开发的发动机AI模型与三电系统AI模型,能实时计算最优省油策略:
- 拥堵路段:智能调节刹车回收强度,减少能量浪费
- 高速巡航:动态分配电机与发动机功率,实现高效输出
- 复杂路况:根据坡度、弯道实时调整动力分配,降低模式切换损耗
2. 全温域热管理系统的精妙协同
第五代技术将热管理提升至与动力架构同等地位,打通了电池、前机舱、座舱三大热管理系统:
- 电池温控:第二代直冷系统采用交叉流道设计,冷却效率提升34%
- 能量复用:座舱采暖优先利用电机余热,低温环境制热油耗降低0.07L/100km
- 全局优化:高温环境下整车能耗最高节省10%,低温环境节省8%
3. 七合一动力域控的集成革命
行业首创的插混动力域控七合一模块,将电压控制单元、双电机控制器等七大部件深度整合:
- 算力跃升:VCU与双MCU三脑合一,芯片算力提升146%
- 效率突破:通信路径缩短50%,综合工况效率达92%
- 轻量化优势:部件体积缩小30%,为整车减重增效
三、用户至上的技术普惠哲学
与某些品牌“技术升级必推新款”的策略不同,比亚迪此次选择通过OTA免费升级实现技术普惠。所有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车型——从最早提车的用户到新购车车主——均可无门槛享受油耗优化。这种“不抛弃老用户”的价值观,在汽车行业尤为珍贵:
- 零成本升级:用户无需支付软件授权费或进店服务费
- 无缝体验:升级过程在后台自动完成,不影响车辆正常使用
- 持续进化:开了一年多的车辆反而更省油,颠覆传统折旧认知
更值得称道的是,此次升级同步优化了智能驾驶体验。秦L DM-i全系标配的“天神之眼C-辅助驾驶三目版”(DiPilot 100),新增全场景智能泊车功能,且比亚迪承诺对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这意味着用户使用智能泊车时发生事故,无需走保险流程,可直接联系售后处理。
四、改写规则的产业启示
第五代DM技术的再进化,本质是数据驱动研发的典范。超150万用户构成的“移动数据实验室”,使比亚迪能捕捉从漠河严寒到三亚高温的极端工况,提炼出比工程师手动标定更精细的策略。这种“用户共创技术”的模式,正在重塑汽车研发范式:
- 迭代周期变革:传统动力系统升级需3-5年,数据驱动优化可缩短至数月
- 研发成本优化:实路数据替代高额台架试验,降低开发边际成本
- 体验正循环:用户贡献数据→优化算法→OTA升级→提升体验→吸引新用户
而9.98万元起的秦L DM-i,在标配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的同时保持价格不变,更印证了比亚迪通过规模化摊薄技术成本的战略智慧。当主流合资A级轿车仍将L2辅助驾驶作为高配专属时,比亚迪已实现“科技平权”。
夜幕下的充电站,王先生看着仪表盘显示的“本次行驶油耗:2.5L/100km”,笑着对家人说:“这车就像会自我进化的伙伴。”远处,更多升级后的秦L DM-i穿梭于城市霓虹中,它们不仅是节能技术的载体,更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逻辑:真正的智能汽车,不在于有多少炫酷功能,而在于能否让每位车主——无论新老——都持续享受技术进步的红利。当车企将用户数据转化为普惠价值时,冰冷的金属与代码,便拥有了温暖的生命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