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一场汽车品牌的周年庆,能搞出多大动静?无非是领导上台念稿,模特站台微笑,最后大家吃好喝好,发几篇通稿宣布“圆满成功”。但日产这次在杭州搞的四十周年庆,味道有点不一样。你能在空气里闻到一股子决绝的味道,像一个昔日霸主被人逼到墙角后,突然从怀里掏出了两把家伙——一把是拉着华为站台的鸿蒙天籁,另一把是准备明年空降的性能怪兽ZNISMO。
这场景,简直就是把“要么伟,要么滚”写在了脸上。
我们先倒回去看看。四十年前,日产在中国开个办事处,那会儿的桑塔纳都还是稀罕物,日产蓝鸟、公爵王简直就是移动的财富符号。那是个技术日产可以用一个“沙发厂”的美誉躺赢的时代。可现在呢?你打开汽车app看看销量榜,前面那一排“迪”“界”“想”的,哪一个不是恨不得把CEO办公室都搬进车里的智能狂魔?技术日产的“技术”二字,在如今这个“算力为王”的时代,显得有点……古典。
所以马智欣上台那段话,听着就特别真实。他说刚回国时“深感压力”,这话我信。换你来,看着自家销量曲线跟心电图似的往下掉,对手们却跟打了鸡血一样天天开发布会,你也得压力山大。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压力之下,才有了这场不像庆功宴,反倒像“誓师大会”的品牌之夜。日产中国的这场变革,与其说是主动求变,不如说是被这个疯狂内卷的市场,一脚踹进了泥潭里,然后逼着自己在泥潭里摸爬滚打,学着开高达。
最能体现这种“被逼无奈”的反击,就是天籁·鸿蒙座舱。这招棋下得实在是妙。天籁,一个多么稳重、多么中年、多么“移动大沙发”的形象。鸿蒙座舱,又是一个多么年轻、多么极客、多么“万物互联”的标签。把这两个东西捏在一起,就像给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大叔配了双限量款潮鞋,违和感里透着一股子拼命想跟上时代的努力。
这不就是当下合资燃油车的缩影吗?机械素质我没得说,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几十年功力摆在那。可一进车里,那块比iPad还小的中控屏,那反应迟钝到让你想砸了它的车机系统,瞬间把你拉回十年前。日产这次抱紧华为大腿,就是想把最短的那块板给补上。“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这个名头,甭管实际体验怎么样,至少在宣传上把气势打出来了,给了那些在新能源和燃油车之间摇摆不定的消费者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选项:你既可以拥有燃油车的安心,又能体验智能化的舒心。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这不就是“燃油车的最后挣扎”吗?也许是。但商业世界里,能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强的,而是最会适应变化的。在彻底电动化之前,能把燃油车的智能化体验做到极致,这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如果说鸿蒙天籁是日产为了迎合市场做出的“妥协”,那明年要引进的ZNISMO,就是它亮给老粉丝看的“初心”。这事儿就有意思了,在中国这个对大排量性能车越来越不友好的市场,引进一台纯粹的、为赛道而生的“恶魔Z”,图什么?图销量吗?别逗了,这车注定是少数人的玩具。
日产真正的算盘,是想通过ZNISMO这面旗帜,重新唤醒大家对“技术日产”的记忆。它要告诉所有人:别看我现在忙着搞智能座舱,研究怎么省油,但我骨子里的热血还没凉。只要我想,我随时能造出一台让你们肾上腺素飙升的机器。这是一种品牌精神的图腾,是在宣告:我还没躺平,我还能打。
四十载,从一个办事处到拥有千万用户,日产在中国的故事足够写一本书。这场品牌之夜,更像是这本书写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章节。它回顾了过去的光辉岁月,但花了更多的篇幅,去描绘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但又必须奔赴的未来。那个高大、年轻、充满能量的日产新形象,能不能真正立起来,光靠一场发布会可不够。全球首款插混轿车N6、燃油智能第一车天籁·鸿蒙座舱、传奇性能车ZNISMO,这三张牌打出去,究竟是王炸,还是仅仅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这问题的答案,恐怕只能交给市场这个最无情的裁判了。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就搬好小板凳,看戏吧。毕竟,这么精彩的商业反击战,可不是每天都能看到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