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2023年9月的汽车销量排行榜,一组数据让人不禁咂舌:有20款车型在这个月只卖出了可怜的1台。一台!这是什么概念?也许是厂家清理了一辆库存车,也许是某辆车被某位持币观望已久的顾客“捡漏”,才勉强被卖出去。这背后究竟是市场的无情,还是产品的无能?今天,我们就从这些“惨到极致”的车型中挑几款有代表性的案例,聊聊它们为什么走到这一步,又能从中窥看到汽车行业怎样的潮水动向?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买车不光是代步的工具,更是身份、性价比和信任的综合体现。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总有输家。而这些“月销1台”的车型,就是市场竞争中最弱小的“弃子”。来看看荣威RX9,这款搭载2.0T+9AT动力总成、主打高端、六座布局的燃油车型,结果却只配得上“剧终收场”。是它差劲吗?也未必。高端市场的烽烟早就被新能源悄悄点燃。而此时此刻甩出一款高端燃油车,就像用诺基亚去挑战5G手机,该强的地方强,但它根本不跟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对位。可是,如果技术过硬的它都没戏,那一些更普通的车型又凭什么逆流翻盘呢?
说到“月销1台俱乐部”,便宜的也有,贵的也有,一些车型的失败甚至还自带“科普意义”。比如埃安AION LX,这款曾号称NEDC续航破千公里的纯电动中型SUV,价格昂贵到46.96万元。高续航,这不正是消费者的刚需吗?问题是消费者才不会光被华丽参数迷惑。46万元的售价几乎能买到市面上一众香饽饽,比如理想L9和问界M9。然而这款车,却像自说自话。尽管有一系列耀眼的“黑科技”,但消费者心里早有评判:续航长归长,但你是谁?凭什么要我信任你这高价纯电动?这时候,人们会选择品牌响、反馈好的竞品,而AION LX只能黯然退场。
再比如中大型SUV雪佛兰开拓者,即使它和凯迪拉克XT6、别克昂科旗出自同一个平台,产品力表现并不差,可一听品牌名字,“雪佛兰开拓者”,不少消费者大概就要摇头:合资品牌众多,雪佛兰这块牌子难免让人联想到“廉价”。有些消费者买雪佛兰是图方便和实惠,一听说它居然还卖得不便宜甚至要上高端,那转头就能跑去隔壁更有牌面的品牌。这就像一家小餐馆一夜间变成高级法餐厅,顾客心里自然嘀咕:你上档次了,但你的名声配吗?
你可能以为事情到这已经足够惨,但更糟糕的暗流才刚刚开始。月销量1台,这些车型并不只是单纯卖不动那么简单。它们还标志着一个更大的行业问题:在市场对新能源车拍手叫好的今天,一些车企还依然拿着过去的套路去招待新赛道。丰田威兰达新能源,就是其中一个尴尬的典型案例。明明威兰达的燃油车型9月卖出了12166辆,属于妥妥的“主力军”。可是同样是它,“新能源”版本仅仅卖了1台。不对劲吧?消费者的问题出在哪?归根到底,还是丰田的“犹豫病”。它的燃油车口碑不错,但新能源技术被认为太过保守,相比于其他玩家推出的电动车早已展现出超长续航、创新科技的“炫技”,丰田的新能源车价格还挺高,配置却显得敷衍。这就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还有更离谱的,比如红旗E-HS9式的表现,这款售价高达136.58-166万元的豪华纯电车型,居然连购买资格都要进行政审!拜托,如今已经是一个选择丰富得眼花缭乱的时代,当大部分消费者能随便选特斯拉、路虎甚至奔驰宝马,即便有“红旗情怀”,大家也会有点纠结:花大价钱买一辆国内品牌豪华车,能不能换来同样靠谱的品质和售后?如此一来,卖出一台都算是“运气好”。
那么市场的惨烈究竟如何被推向高潮?真相往往让人大吃一惊。比亚迪、日产、长安等大厂也有冷门车型进入“月销1台俱乐部”。但这些大厂的明星产品却在热火朝天大卖。这就像某班学霸每科成绩都非常好,突然某一门考了个位数。是偶然的失误?还是背后另有雷区?比如长安CS75 PLUS 智电iDD,13.99万元的优惠后价格算不上高,配置也勉强够用,但问题在于“没啥特别出彩的”。哪怕有创新的三离合电驱变速箱,用户的反馈就是“不痛不痒、不够吸引眼球”。反观竞争对手们,优惠、续航、新科技都一大堆,长安只有平平无奇的性能,用句风趣的话来说:“市场看的是亮点多不多,不是你遮遮掩掩藏亮点好不好。”这就变成了一场内卷中掉队的滑稽戏码。
随着格局愈发明朗,那些月销1台的车型注定躺平退场。然而真正深层次的危机在于,某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品牌或车型,可能会拖累整个车企业绩,甚至影响大局。例如日产ARIYA艾睿雅,凭借着623公里的CLTC纯电续航、时尚运动的造型,原本的定位是“新能源先锋”。但消费者紧盯的却是高达19.99万元的起售价。作为一款紧凑型SUV,它的价格定位实在显得有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更让人忧虑的是,如果连日产这样的老牌巨头都无法在新能源领域斩获战绩,那中小玩家还有什么勇气入局?
市场上也存在更严重的“价格困局”,不少燃油车已经拼到近乎“成本价”厮杀,可消费者却依旧对这些不买账。可见,仅靠降价根本无法让消费者动心,这就让各种“月销个位数传奇”继续上演,并且这种现象还可能进一步蔓延。
搞到如今,20款月销1台的车型并不是孤立的个例,而是整个行业大浪淘沙下的缩影。市场正在迅速淘汰落后的车型与品牌;另也有些看似聪明、实则迷茫的策略,让不少车企自断前程。那些还沉迷于老路的车企,是时候抬头看看潮流到底往哪儿了。油车逐渐边缘化、新能源格局被快速改写,这样的转型洪流里,谁没跟上趟,谁就等着被一波带走。
我们非常“佩服”这些月销1台的车型和它们的制造商:花了巨资、喊了口号,硬是把本该光明的出路,搞成了死胡同。
你觉得这些“月销1台”的车是真的不行,还是市场太过冷酷无情?如果是你,会选择继续支持国产燃油车,还是更愿意接受花样多、套路深的新能源车?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会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未来冲击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