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本田摩托的一纸公告直接改写了国内中大排量摩托车的游戏规则。从2025年1月1日起,购买旗下中大排量车型的用户可享受6年不限里程、不限首任车主的全国联保,唯一条件是必须在官方授权门店定期保养。
这一政策瞬间将行业传统的2-3年质保期甩在身后,打破了二手车流通的质保壁垒。表面看是本田“自掏腰包”让利消费者,实则通过绑定保养服务锁定了用户未来6年的售后消费。面对这记重拳,国产摩托厂商却集体陷入沉默:跟,可能被成本压垮;不跟,市场竞争力堪忧。
本田的底气从何而来?
本田敢推出6年超长质保,根本在于其产品可靠性和售后网络的双重支撑。根据本田官方数据,2025年前八个月,仅五羊本田和新大洲本田两家合资公司就售出超过100万辆摩托车,庞大的销量背后是成熟的品控体系。
其在华的官方授权门店数量远超雅马哈、铃木等竞争对手,零件储备充足,确保长质保不是“空头支票”。
关键的是,这一政策与本田全球战略同步。欧洲市场已在2025年4月启动SAWA计划,在14个欧盟国家和英国推行类似保修方案。国内政策与欧洲基本一致,即将上市的CB500SF等新车直接纳入保障体系,凸显本田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捆绑保养”背后的商业逻辑
本田要求用户必须在Honda DreamWing或Honda Dream门店进行定期保养,否则保修失效。这看似是限制,实则是本田的精准算计:授权店保养费用高于普通维修店,用户为换取6年安心,不得不接受溢价服务。
这种模式将用户牢牢锁在“购车-保养-维修”的闭环中。本田表面承担了质保成本,却通过保养业务持续盈利,同时强化了品牌忠诚度。
国产厂商的软肋与挣扎
面对本田的降维打击,国产厂商至今无人推出同等政策。目前国产品牌中,无极提供5年或8万公里质保,豪爵针对发动机和电喷系统提供5年10万公里质保,钱江虽有5年不限里程承诺,但均与本田的6年整车保修存在差距。
二手市场的连锁反应
本田政策最颠覆性的影响在二手车领域。过去二手大贸摩托因缺乏质保流转困难,如今保修“随车不随人”,直接提升车辆残值。一辆在保修期内的二手本田摩托,转售价格可能比同类国产车高出15%-20%。
这一变化进一步挤压国产摩托的生存空间。新手玩家更倾向选择“有保障”的二手本田,非质保期短且限制多的国产新车。某二手车平台数据显示,政策公布后一周,本田中大排量车型的咨询量上涨了3成。
国产破局的关键路径
部分国产品牌开始尝试差异化应对。奔达曾针对排气管质量问题推出免费更换服务,以快速响应替代宽泛承诺;猎变则推出整车5年10万公里质保,虽不及本田时长,但瞄准了中端市场的性价比需求。
服务灵活性成为国产厂商的突破口。京东汽车与摩特合作推出的上门摩托车保养服务,已覆盖全国100个城市,用户可通过APP预约技师上门维修。这种模式避开了线下门店的短板,用便捷性吸引时间敏感型用户。
此外,国产厂商正通过技术升级降低成本。本田能承担长质保,部分原因在于其国产化零件比例提升,售后零件价格比进口时代下降40%。若国产品牌能进一步优化供应链,长质保的成本压力或将缓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