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比亚迪宣布汉家族新成员正式上市——汉DM-i与汉EV长续航版同步推出,起售价低至15.98万元。这一价格不仅击穿了同级豪华轿车的底线,更让245公里纯电续航、1560公里综合续航和3.44L/100km亏电油耗成为现实。对于普通家庭用户而言,这意味着什么?一辆车真能实现“一周不充电、跨省不加油”?
这并非营销话术,而是第五代DM技术落地后的实际成果。它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理想数据,而是正在进入千家万户的日常出行方案。
第五代DM技术的核心突破,在于将电驱效率、系统集成与智能控制推向新高度。其中最显著的升级是EHS电混系统效率从87.6%提升至92%,功率密度也大幅提高。这意味着更多电能被有效转化为动力,而不是在传输中损耗。同时,电机采用分段磁钢与超薄硅钢片设计,配合低粘度润滑油和智能控油冷却系统,进一步降低了内部摩擦与能耗。
但这只是起点。真正的变革来自“七合一”动力域控系统的应用。它将车辆控制单元(VCU)、双电控、充电机、电源分配单元等七大核心部件高度集成,减少了线束与连接点,不仅节省空间,更大幅降低能量损耗。这种集成化设计,使整个动力系统更紧凑、更高效,为长续航和低油耗提供了硬件基础。
而技术的灵魂,则是全球首创的“三脑合一”电子电气架构。它将车辆控制、电机控制等关键芯片整合于同一处理器内,通信速度提升10倍。传统混动系统依赖CAN总线进行部件间通信,存在延迟;而“三脑合一”实现了发动机、发电机与驱动电机之间的毫秒级协同。这使得车辆在不同工况下能实时调整动力输出,避免能量浪费,真正实现“以电为主、以油为辅”的最优策略。
这套系统在城市通勤中表现尤为突出。一位北京用户分享,他每日往返通勤约40公里,家中安装充电桩,每周仅需充电一次。245公里的CLTC纯电续航,在实际使用中基本可覆盖5天上下班需求。即使冬季气温降至零下,得益于智能热管理系统与刀片电池的稳定性,续航衰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电耗维持在14–16kWh/100km之间。
更令人信服的是亏电油耗的实际表现。官方标称3.44L/100km,看似难以企及,但多方实测数据给出了答案。2025年3月,媒体对同技术平台的汉DM-i车型进行测试,在混合路况下三人满载行驶,实测亏电油耗为3.7L/100km。而在日常使用中,多数车主反馈综合油耗稳定在3.5–4.0L之间,尤其在城市拥堵路段,车辆优先使用纯电驱动,燃油消耗几乎为零。
这意味着什么?以年均行驶2万公里计算,一辆燃油中大型轿车年油费约1.4万元,而汉DM-i用户若以纯电通勤为主,年电费不足2000元,节省超90%。即便长途出行,1560公里的满油满电综合续航也足以从北京直达郑州,中途无需加油充电。
除了经济性,用户体验也在全面提升。新车取消传统挡杆,采用怀挡设计,释放中央空间,新增4.5升智能冷暖冰箱,支持-6℃至50℃温控,通勤途中可随时享用冷饮或热咖啡。车机升级为DiLink 100系统,接入Deepseek大模型,支持微信消息接收、手机导航流转、无麦K歌等功能,让出行不再枯燥。
安全方面,全系标配“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激光雷达版本支持城区NOA领航辅助与超300种泊车场景。比亚迪更承诺:在泊车辅助过程中若发生事故,将由企业全面兜底。这一举措在行业内尚属首次,显示出对技术可靠性的高度自信。
价格是最后的临门一脚。15.98万元起售的汉DM-i长续航版,叠加1万元置换补贴、1万元贴息等政策,实际入手门槛进一步降低。相比之下,同级合资燃油轿车普遍售价在18万元以上,且油耗多在7–9L之间。性价比优势一目了然。
展望未来,比亚迪已承诺通过OTA升级,将亏电油耗从3.8L进一步优化至3.35L。这表明,车辆性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持续进化。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完善与智能驾驶功能迭代,插混车型正从“过渡方案”转变为“长期主力”。
汉的此次升级,不只是参数的提升,更是对出行方式的一次重塑。它让长续航不再依赖大电池,让低油耗不再牺牲动力,让智能科技真正服务于日常通勤。当技术走出实验室,走进每一个家庭的车库,变革才真正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