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有个挺有意思的新消息,值得咱们普通人也来聊一聊。
咱们国家自己的汽车品牌,现在不光在国内卖得火热,已经开始正儿八经地进军欧洲老牌发达国家了。
这次的主角是奇瑞汽车旗下的一个新品牌,叫Jaecoo,它的一款名叫E5的纯电动SUV,马上就要在今年十月份,正式在英国开始交付给当地的消费者了。
这事儿听起来就挺提气的,但很多人心里可能也犯嘀咕:咱们的车,跑到汽车工业历史那么悠久的英国去卖,能行吗?
英国人会认这个来自中国的牌子吗?
它卖多少钱,车子本身又到底怎么样呢?
这里面的门道,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清楚。
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Jaecoo E5在英国卖什么价。
它的起步价是27505英镑,按照现在的汇率算,差不多就是25万人民币。
这个价格,在英国当地的电动车市场里,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有竞争力的数字。
为了让大家有个概念,它在英国的直接对手,像是法国标致的e-2008、韩国现代的Kona Electric这些车,价格普遍都要更高一些。
所以,Jaecoo E5一上来,就用一个很实在的价格,向英国消费者表明了态度:我不是来漫天要价的,我是带着诚意来提供一个高性价比新选择的。
说完了价格,就得看车本身了,毕竟光便宜没用,产品力得跟得上才行。
这台Jaecoo E5是一台纯电动车,核心的电池部分,用的是一块61.1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
现在很多人对这个“磷酸铁锂”可能不陌生了,这是咱们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一大技术优势,它的好处就是特别安全,不容易着火,而且寿命长、成本也控制得更好。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E5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还能定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
这块电池能让它跑多远呢?
官方给出的标准续航是248英里,换算成我们熟悉的公里数,大概就是400公里。
这个续航里程对于英国的国土面积来说,是完全足够日常使用的。
从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开车到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单程还不到200公里,开着E5跑个来回都绰绰有余,平时在城市里通勤代步就更不是问题了。
电动车除了续航,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充电速度了。
这台车支持直流快充,最快能达到80千瓦的充电功率。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你开车在高速服务区,把车插上快充桩,只需要27分钟,电量就能从30%充到80%。
这也就是喝杯咖啡、上个洗手间的时间,车子就又能精神饱满地出发了,大大缓解了长途出行的充电焦虑。
它还有一个特别实用的功能,叫V2L,也就是车外放电。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超大号的移动充电宝。
周末开着车去野外露营,可以直接用车的电来烧水、做饭、给笔记本电脑充电,这对于喜欢户外活动的欧洲人来说,吸引力还是挺大的。
再来看看动力表现。
这台车用的是一个前置的单电机,最大马力有204匹,最大扭矩大约是287牛·米。
这个动力水平,驱动一台紧凑型的SUV,可以说是相当轻快了。
它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是7.7秒,这个成绩虽然不算特别迅猛,但绝对能满足绝大多数家庭用户的需求。
无论是在城市里等红绿灯起步,还是在高速上需要并线超车,它都能提供充足的动力,不会让你觉得拖沓。
看完了这些硬核的参数,我们再来看看它的设计和配置。
作为一台纯电动车,它的外观设计也很有“电动味”。
车头前面没有传统燃油车那种大大的进气格栅,而是一块相对封闭平整的面板,这样能让空气更顺畅地流过车身,降低风阻,也就意味着能更省电,跑得更远。
车内的设计也紧跟潮流,最显眼的就是中控台上一块13.2英寸的竖向大屏幕,几乎所有的车辆功能都集成在了里面,操作起来就像用一个大平板电脑。
而且它还支持苹果的CarPlay和安卓的Android Auto手机互联功能,这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太重要了,上车就能把手机上的导航、音乐无缝对接到车机上。
空间方面,它是一个标准的五座布局,后备箱容积有480升,如果把后排座椅放倒,可以扩展到1180升,无论是日常去超市大采购,还是放倒座椅拉一些大件行李,空间都是很够用的。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Jaecoo E5在英国提供了两个版本。
一个叫“纯净版”,是入门款,价格就是前面说的27505英镑,配置上已经包含了索尼的音响系统,虽然座椅是手动调节的,但核心功能都齐全。
如果预算再多一点,可以选择“豪华版”,价格是30505英镑,贵出来的这部分钱,能换来升级的8扬声器索尼音响、一个大大的全景天窗,以及支持电动调节、加热和通风功能的前排座椅,舒适性体验直接上了一个台阶。
这种清晰的配置划分,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明明白白地做选择。
最后,也是最能体现品牌自信心的一点,就是Jaecoo为E5提供的质保政策。
他们给出了长达7年或者10万英里(约等于16万公里)的整车质保。
这个质保期限在欧洲市场是非常罕见的,很多主流品牌通常只提供3年或5年的质保。
这个超长质保就像是一颗定心丸,它直接告诉英国的消费者:我们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十足的信心,你们可以放心购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车辆出了问题我们都会负责。
这对于一个刚刚进入市场的中国新品牌来说,是建立信任、打破偏见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它用实际行动来回应那些可能存在的关于“中国制造”质量的疑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