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目标是在英国每年销售10万辆汽车

点击关注不迷路

吉利汽车目标是在英国每年销售10万辆汽车-有驾

吉利汽车要在英国卖10万辆车,这目标能实现吗?

最近,吉利汽车在伦敦办了一场发布会,正式把自家的纯电SUV:

吉利国际EX5,推到了英国消费者面前。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新车上市”,而是吉利在欧洲市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作战”:

不再只是投资出租车公司、入股豪华品牌,而是以“吉利”这个中国自主品牌的身份,直接面对英国消费者。

更引人注意的是,吉利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明确目标:

到2030年,在英国市场实现年销量10万辆。

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小,但放在英国整个汽车市场里,到底意味着什么?

吉利凭什么敢这么想?

又能不能做到?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得先看看英国现在的汽车市场到底是什么样子。

英国正在变成电动车的“主战场”

过去几年,欧洲一直是全球电动车转型最积极的地区之一。而在这片大陆上,英国最近的表现尤其抢眼。根据吉利发布会引用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英国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了34.6%,已经超过了德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纯电汽车市场。

这个变化不是偶然的。一方面,英国政府对燃油车的限制越来越严,比如伦敦市中心早就开始收“超低排放费”,老旧燃油车进去一趟可能就要花几十英镑;另一方面,英国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确实在提高。

充电桩越来越多,续航焦虑在缓解,再加上电价比油费便宜不少,很多人开始觉得“买电车其实挺划算”。

更重要的是,英国市场对“新品牌”的包容度,比很多人想象中要高。你可能以为英国人只认本土品牌,比如捷豹、路虎,或者德系的宝马、奔驰。但现实是,只要产品够好、价格合理、服务到位,英国人并不排斥“外来户”。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MG。这个品牌虽然现在是中国上汽集团旗下的,但它原本就是英国的老牌子,有历史情感加成。2025年9月,MG在英国卖了14577辆车,市占率达到4.7%,甚至超过了奔驰,排进了品牌销量榜前八。

它的主力车型MG4 EV起售价2.8万英镑,比大众ID.3便宜15%,但配置不差,续航也够用,成了很多家庭的第一辆电动车。

另一个例子是比亚迪。2025年9月,比亚迪在英国卖了11271辆,同比暴涨880%。

它的海豚、唐EV、Seal U等车型覆盖了从紧凑型到中大型的多个细分市场,而且凭借刀片电池和成熟的三电技术,口碑迅速建立起来。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的电动巴士早已在伦敦街头跑了很多年,市占率超过80%,这无形中为它的乘用车做了“信任背书”。

所以,当吉利现在带着EX5进入英国,其实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是踩在了一个“中国品牌集体出海”的浪潮上。目前已经有15个中国品牌在英国卖车,覆盖了从经济型到豪华、从纯电到混动的全产品线。

英国消费者已经慢慢习惯:中国车,不一定便宜没好货,反而可能是“高性价比+高科技”的代名词。

吉利不是“空降兵”,它在英国早有根基

很多人可能以为,吉利这次是突然杀进英国市场。

其实完全不是。吉利控股集团早在2006年就通过收购伦敦出租车公司(后来改名为LEVC)进入了英国。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吉利在英国干了不少事:

建了英国第一家新能源整车工厂;

推出了全球首款专用新能源出租车TX5,至今仍是伦敦街头的常见车型;

战略投资了路特斯(Lotus)和阿斯顿·马丁这两个英国老牌豪华品牌;

在英国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售后体系和本地化团队。

换句话说,吉利对英国的法规、消费者习惯、渠道建设、服务体系,早就摸得门清。

它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厚积薄发”。

这次推出EX5,相当于把过去积累的资源和信任,集中用在“吉利”这个主品牌上。

EX5这款车本身也不弱。它已经在全球33个国家上市,包括希腊、澳大利亚、巴西等。

2025年9月,它在希腊拿下了细分市场销量第一;在巴西连续两个月蝉联冠军;在澳洲销量也在稳步爬升。

这些成绩说明,EX5的产品力是经过多国市场验证的,不是“专为中国设计”的车型,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车”。

而且,吉利在英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也在快速铺开。目前有25家网点,计划2025年底增加到40家(有部分报道说是50家,可能是不同口径),到2026年底要达到100家,覆盖全英国。

同时,吉利还建了独立的备件仓储体系,零部件满足率超过90%,平均72小时内就能把配件送到二级经销商手里。这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买车之后,维修保养不会等很久,服务有保障。

10万辆目标,难不难?

那么问题来了:2030年卖10万辆,这个目标现实吗?

我们来算笔账。2024年英国全年新车销量大约是190万辆左右,其中纯电动车占比约30%,也就是57万辆。

如果按34.6%的年增速推算,到2030年,英国纯电动车年销量可能接近100万辆甚至更高。

10万辆,相当于占英国纯电市场的10%左右。这个份额听起来不小,但并非遥不可及。作为对比,MG目前在英国的市占率是4.7%,比亚迪也在快速追赶。

如果吉利能稳扎稳打,把EX5卖好,再陆续推出银河星愿、星舰7等新车型,配合领克品牌借助沃尔沃渠道的协同效应,10%的份额是有可能实现的。

当然,挑战也不小。英国市场虽然开放,但竞争极其激烈。除了中国品牌之间的“内卷”,还有特斯拉、大众、现代、起亚等国际巨头虎视眈眈。

消费者对品质、安全、软件体验的要求非常高,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被放大。

此外,英国脱欧之后,贸易规则、认证流程、供应链稳定性都比以前复杂。吉利要想长期立足,必须真正做到“本地化”:

不仅是卖车,还要在研发、生产、服务上深度融入英国市场。

吉利的底气从哪来?

支撑吉利敢定这个目标的,不只是市场机会,更是它过去十几年的积累。

过去11年,吉利及其关联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500亿元。这笔钱花在了哪里?架构平台,比如SEA浩瀚架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算法、固态电池预研……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但恰恰是电动车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吉利还提出了“全域AI”战略,强调车辆要有“感知、学习和交互”的能力。

虽然听起来有点抽象,但落到产品上,就是更聪明的语音助手、更精准的导航、更安全的辅助驾驶。这些功能在英国这样的成熟市场,越来越成为消费者选车的关键因素。

另外,吉利很早就意识到“绿色”不是口号,而是硬指标。它设定了204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到2025年上半年,单车降碳比例已经达到23.5%。在欧洲,环保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品牌价值的一部分。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买单,而吉利在这方面的布局,让它在ESG(环境、社会、治理)评分上具备优势。

最后,吉利的“多品牌战略”也是一张好牌。它旗下有吉利主品牌、领克、极氪、银河、路特斯等多个子品牌,覆盖从大众市场到豪华性能的各个区间。在欧洲,领克可以借力沃尔沃的渠道快速铺货,银河主打智能科技,EX5走实用精品路线,彼此之间不打架,反而能形成合力。

结语:这不是“出海”,而是“扎根”

很多人喜欢把中国车企进入海外市场叫做“出海”,听起来像是一次冒险。但对吉利来说,进入英国更像是“回家”——它在这里已经待了快二十年,建了工厂,投了品牌,养了团队,现在只是把“吉利”这个名字正式亮出来。

10万辆的目标,不是拍脑袋定的,而是基于市场趋势、自身积累和产品节奏的综合判断。能不能实现,要看未来几年每一款车的表现、每一个服务网点的体验、每一次用户口碑的积累。

如果成功,吉利将成为第一个在英国年销10万辆的中国自主品牌。这不仅对吉利意义重大,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形象,也会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提升。

毕竟,在英国这样一个老牌工业国家,能靠产品力赢得消费者认可,比在任何地方都更有说服力。而吉利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件事,一件一件,踏踏实实做下去。

(全文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