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推升级方案,支持老车型,权益可迁移

“有个用户,凌晨两点,从自家地下车库传来一声闷响。他匆匆跑下去,发现那辆开了两年的极氪001正停在墙边,像是刚考完的学生,安静却有点落寞。旁边,是几颗新装传感器,亮着红点。车主蹲下摸了摸,跟孩子摸猫似的,叹了口气:‘你是不是要被淘汰了?’”

极氪推升级方案,支持老车型,权益可迁移-有驾

我偶尔想,这场关于智能汽车迭代的集体焦虑,本质其实挺像我们久坐办公室,被通知今年又要升级新系统的时候。你没做错什么,但还是得换。科技进步,无法避免的是被搁下的旧人旧物——包括你的车和你的习惯。智能驾驶领域,它比大部分行业都残酷,“落伍”两个字,敲出来比敲你的401K账户还让人隐隐发汗。

说回极氪这波操作。先看证据链:极氪最近官方发了个“你问我答”,明确表示给老款001和009车型的激光雷达车主,有机会靠全面升级软硬件,实现和新款千里浩瀚的辅助驾驶能力,哪怕底层芯片、线束、系统控制全给你换掉,也不是没可能。当然,前提是技术能落地,成本能测算,相关部门审批也过得去。等方案成了,车主能第一时间知道。这么干脆的声明,在车圈不常见,像是在给老车主递上最后一张答卷。

极氪还给了两套更新方案,一个是众筹升级,权益券抵一部分钱,用户联署申购;另一种是直接换新车,别担心,补贴上两万,终身质保、充电统统滚动继承——像宣称:你的身份、福利全部迁徙,不让你在人生版本更新中裸奔。至于不换的老车,极氪说系统维护会持续,意思是“旧车主你别怕,我们还会在后台发着呆”。

冷静来看,这其实是极氪在修补智能化发展里逃不掉的“技术债务”。新功能一上线,老系统就像黑夜里的影子,再美的宣传也遮不住车主心里的失落。而极氪这招“能换”,硬要说,是把之前在自动驾驶领域欠下的账,先用资本填上一点——如果真做成,同行可能就得考虑:以后车和手机一样,能不能搞个有偿升级,别让用户觉得自己刚买的宝贝一年后就成了“骨灰版”。

极氪推升级方案,支持老车型,权益可迁移-有驾
极氪推升级方案,支持老车型,权益可迁移-有驾

我个人立场很简单。汽车本质是耐用品,不是快消品。技术升级不是坏事,但别丢下那些还没准备好被‘革命’的车主。从证据来看,极氪此举抓住了行业里一个敏感点——传统车厂升级,多是卖新车;新势力们则被智能化节奏拖着跑,卖得快、版本迭代更快。极氪这招用“软硬件升级”or“老用户权益迁移”,算给了一个理性解题思路:既保住老用户体验,也能适应智能汽车的大步向前。至少,比那些直接“割韭菜式”出新款、老款就地打死的厂商要体面很多。

但这事有几个复杂小转弯。首先,软硬件升级到底能到什么程度?比如激光雷达的布局、底层芯片的兼容性、以及线束改造,很多种情况组合起来最后有可能发现——升级方案比买新车还贵,这不是没出现过。加上开发周期、部门审批、工程复杂度,技术理想和现实差距,往往比车主想象的要大得多。哪怕是权益券减免,你能接受为一套新智能驾驶多掏几万块吗?有些人可能觉得,我就是买了这个牌子的承诺,而不是仅仅买了台车。

再说众筹。众筹的本质是“大家觉得值得,所以一起干”,车主纷纷点赞也许只是情感投票,真到钱包砸出来时,还得问问“升级到底有多划算”。技术升级这东西,最怕的就是“半价买了半成品”,不得不自嘲,“每一次众筹,都有无数工程师在后台默默换算用户的信任和工时——两者通常比例失调。”

极氪推升级方案,支持老车型,权益可迁移-有驾

要说内心的担忧,多少有些属于职业病。汽车智能化升级,不亚于一次外科手术:芯片要拔肠换肺,系统要拉皮,线束要重布,还得把一堆传感器插对位置。真要启动,到底是“技术换代重塑了老车”,还是“老车小打小闹升级,依旧陪着新车流汗”?我见过不少硬核DIY车主,升级完第三方雷达后,再把自家车送进维修厂,口头禅变成:“你说我到底是改进了自己,还是折腾了自己?” 这问题比“我要不要升Windows”要多一重人性困境。

讽刺地说,新势力造车和手机厂商其实挺像。每次新款发布,老用户都像冷宫里的小主儿,看看自己手里的“老物件”,时不时蹦出一句:“还能再战几年吗?”但你不得不承认,市场在变,技术在变,黑色幽默是:车企和用户一起演出一场年年升级的肥皂剧,谁也不真正希望自己沦为笑点,但都习惯了做备胎。

最终临到结尾,这事有点像八字还没一撇的判决书。极氪能把升级方案都跑通吗?用户会不会为老车升级买单?同行是不是会效仿?理性地说,这不是一场技术简单更迭,而是一次关于“汽车到底能像电脑一样可持续升级”的集体试验。

你觉得,未来汽车能走出手机迭代怪圈,老车主不再被技术抛弃?还是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只是资本在温柔地催促你换新?也许,这台凌晨“考完”的极氪,和它旁边蹲着的车主,才是真正的主角——车能不能和人一起长大,答案还得你们自己写。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