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重磅一击,锁定日系车防守,比亚迪新车型强势闯入日本市场!

王传福重磅一击,锁定日系车防守,比亚迪新车型强势闯入日本市场!

王传福重磅一击,锁定日系车防守,比亚迪新车型强势闯入日本市场!-有驾

东京车展热闹得不像话,人群挤在比亚迪展台前面,一水儿的日本媒体举着相机、录音笔围成圈。10月28日,日本东京,这家中国新能源巨头带着全套“菜单”高调亮相,从乘用到商用,从小巧的K-EV到霸气的仰望U9,一辆不落。

王传福重磅一击,锁定日系车防守,比亚迪新车型强势闯入日本市场!-有驾

说是为日本量身打造,也不是夸张。现场直接首发了“K-EV BYD RACCO”,专门按照本地人的口味设计,还把海狮06DM-i插电混动车型搬进来,两条路线同步推进——纯电+混动,想啥都有。元PLUS、海豚、海豹这种国内卖疯了的热门也没缺席,高端品牌仰望U9摆在那里吸引目光。这阵仗,日本同行只能感叹:比亚迪真的是盯上了自家最后一道大门。

王传福重磅一击,锁定日系车防守,比亚迪新车型强势闯入日本市场!-有驾

商用领域一样不含糊。T35纯电卡车、小型巴士J6概念,中型J7、大块头K8,这些全球首秀车型全部拉过来展示,“一站式服务”都能凑齐。不管你喜欢灵活代步还是需要载货拉人,比亚迪统统安排妥当,把舞台搭到了东道主家门口。

其实很多人没想到,会有一天中国品牌在日本这么扎眼。当年谁敢想?现在反而是日媒自己喊出“致命一枪”的警告。背后的底气,其实早就埋下伏笔。这几年,比亚迪在欧洲、美洲、东南亚一路开疆拓土,成绩单拿出来让同行羡慕都来不及,如今又杀回亚洲腹地,在别人最熟悉的小乔市场打响第一炮,不服还真不行。

王传福重磅一击,锁定日系车防守,比亚迪新车型强势闯入日本市场!-有驾

RACCO这个名字乍听陌生,但它就是针对“K-Car”标准做的小方盒子——外观呆萌可爱,说白了就是贴合本地需求。“3395x1575x1800mm”,对标剁椒鱼头那种体积,小城市穿梭绝佳选择。在日本,每三台新卖出去的小轿车里,就有一辆长这样,对路才是真的会玩市场策略。

王传福重磅一击,锁定日系车防守,比亚迪新车型强势闯入日本市场!-有驾

轻量化做到950kg上下,用低能耗电机配20kWh刀片电池,每公里花销算下来吓死人便宜,续航跑个180km也足够市区通勤折腾。一切都是按需出牌,没有多余噱头,很适合精打细算、不追求浮华造型但要好开好养的普通家庭。如果说传统认知里国产只会跟风抄作业,这次倒像教科书般精准投放,一个信号弹甩给整个行业看明白:真正懂用户才能卷赢天下。

王传福重磅一击,锁定日系车防守,比亚迪新车型强势闯入日本市场!-有驾

再看看海外战线,比亚迪这几年动作不断。有宋pro和鲨鱼皮卡抢占巴西,有右舵版海豚直供泰国,还有那个小钢炮“海鸥”,连续几个月在德国压住所有竞品销量榜首位,更别提英国、西班牙这些老牌汽车消费大国,被中国制造搅得天翻地覆。本田丰田日产这样的传统劲旅,在自家后院突然发现邻居变成了最大威胁,这滋味恐怕挺难受吧?

王传福重磅一击,锁定日系车防守,比亚迪新车型强势闯入日本市场!-有驾

原因也简单,比亚迪手里的核心技术牢靠得很。从刀片电池、电驱动总成,到各种黑科技,比如易四方平台、云辇悬架系统、“天神之眼”等等,全产业链整合能力不是随便哪家公司模仿就能学来的。这些年王传福一直强调要筑起自己的护城河,现在看来确实没白忙活,否则不会有人把他叫“中国新能源汽车教父”。

王传福重磅一击,锁定日系车防守,比亚迪新车型强势闯入日本市场!-有驾

对于那些还沉浸在内卷价格战里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比亚迪已经开始世界巡演。同样的平台同样的一套零部件体系,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习惯快速研发调整,把效率和成本死死握住。而且超级工厂建在哪儿产在哪儿,当地产当地卖,本土化程度远超许多对手,所以各类政策变化影响不了节奏,再复杂局面都能灵活应付过去。

王传福重磅一击,锁定日系车防守,比亚迪新车型强势闯入日本市场!-有驾

有意思的是,以往大家觉得日本消费者忠诚度极高,新东西不好推。但这次比亚迪根本没走捷径,就是正面对决。从产品配置到使用体验全面瞄准刚需,让原本以性价比著称的日系品牌措手不及。如果连新能源时代最后一点优势都被攻破,那接下来谁还能挡住这一波冲击?

王传福重磅一击,锁定日系车防守,比亚迪新车型强势闯入日本市场!-有驾

不少业内朋友聊起来,都承认这是一个分水岭事件,中国汽车工业从出口拼数量转向输出技术与模式创新,并非嘴上说说那么容易实现。今年以来,无论是在环太平洋二十多个国家搞业务扩展,还是加快叉车轨道交通布局,都表明目标清晰坚定,不恋战国内存量,而是真心谋划国际增量蛋糕。有点讽刺意味的是,以前被吐槽不起眼甚至被嘲笑落伍的企业,如今却成为推动行业革新的领军者,好戏才刚刚开始。

至于未来什么走势,其实不用猜,只要看现阶段成果就知道套路稳健。在欧洲搞定德国,在亚洲打开泰国和日韩,下一个是谁轮不到猜测,只待时间见分晓。一旦海外渠道铺顺利,同类型国产厂商自然少走弯路,多几个龙头一起冲锋,也许真的可以让更多外国消费者记住BYD三个字母,而不仅仅停留于手机通讯设备上的另一个大牌名字上面去了。

丰田、本田这些昔日冠军是否压力山大不得而知,不过至少现在,他们不得不给出回应,加速拥抱新能源赛道,否则江湖格局改写只是迟早问题罢了。不需要煽情,大浪淘沙时刻已然开启,你追我赶,各显神通;谁退缩一步,就可能错失整个时代窗口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