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SU7 Ultra车主指控小米汽车虚假宣传案二审宣判:维持原判

小米汽车最近遇到一件麻烦事。有位买了顶级款SU7 Ultra的车主发现,宣传里说的碳纤维机盖根本不像广告里那么神奇。这个标价四万二的选装件号称能引导气流给刹车散热,结果拆开一看,里面既没有导风槽也没有散热结构,和普通铝制机盖几乎没差别,就轻了一公斤多点。这事闹上法院后,法官判决小米要退定金还要三倍赔偿,加起来赔了十四万多。

事情要从五月份说起。当时就有用户发现这个碳纤维机盖名不副实,小米赶紧出了补救方案。还没提车的可以换成普通机盖,已经装车的就送两万积分。但很多车主觉得这解决不了问题,积分怎么能抵消失实宣传呢?于是有车主直接把小米告上了法庭。

网传SU7 Ultra车主指控小米汽车虚假宣传案二审宣判:维持原判-有驾

在苏州法院审理过程中,小米方面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案件不该在苏州审理。但这个意见先后被两级法院驳回。最终法官认定,宣传材料里明确写着双风道设计能帮助散热,实际产品却不具备这些功能,这确实构成了误导。

这让我们想到,现在很多新能源车都喜欢用酷炫技术当卖点。比如有些品牌宣传续航能跑六百公里,实际冬天开暖气可能只剩四百。还有些智能驾驶系统,说是能自动变道,其实只是车道保持加强版。消费者看着天花乱坠的广告,到底该怎么判断真假?

网传SU7 Ultra车主指控小米汽车虚假宣传案二审宣判:维持原判-有驾

那位胜诉的车主确实挺较真。他不仅仔细对比了拆解照片,还专门做了测试验证散热效果。这种认真劲儿值得点赞。毕竟买车不是买白菜,几十万的花费,每个细节都该较真。法院的判决也给车企提了个醒,吹牛可以,但要吹得靠谱。

网传SU7 Ultra车主指控小米汽车虚假宣传案二审宣判:维持原判-有驾

其实汽车行业用新材料本来是好事情。碳纤维确实又轻又结实,用在赛车上能提升性能。但普通家用车要不要花四万多选装这个,就得好好想想了。就像买羽绒服,不是所有带毛领的都能保暖,关键还得看里面填充的是什么。

小米作为刚造车的新势力,可能太想展现技术实力了。把普通配置说得高大上,反而弄巧成拙。传统车企像大众、丰田反而很少在这种基础部件上过度包装。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吹的。

网传SU7 Ultra车主指控小米汽车虚假宣传案二审宣判:维持原判-有驾

这件事最值得思考的是,当我们发现商品和宣传不符时,该怎么做?是自认倒霉还是坚决维权?那位苏州车主的经历告诉我们,较真的人真的能赢。下次你要是遇到类似情况,会不会也像他这样坚持到底呢?

网传SU7 Ultra车主指控小米汽车虚假宣传案二审宣判:维持原判-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