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万!
这价格一出,是不是立马就有人坐不住了?
深蓝S07,这个名字最近在车圈里可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10月刚过去没多久,2026款230Plus华为乾崑ADS SE版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且价格直接“腰斩”了7000块,从之前的15.69万跳水到14.99万。
这操作,简直就是在给15万左右的家庭用户们扔下一颗重磅炸弹!
99万,这个数字,我承认,连我都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调整,而是实打实的降价。
但问题来了,这7000块的差价,到底是从哪里省出来的?
难道真如大家猜测的那样,是一手“精准刀法”,在关键地方动了手脚?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价格的诱惑固然巨大,但配置上的“瘦身”却是不争的事实。
咱们就直接点破了说,为了拉低门槛,厂家确实在一些“锦上添花”的配置上下了功夫。
先看外形,那曾经让人眼前一亮的“星翼脉冲灯”和“星轨几何灯”,现在只能成为回忆了。
它们晚上点亮时,那种科技感和辨识度,确实能让你在车流中脱颖而出,带来一丝小小的虚荣感。
但话说回来,它们带来的实际照明效果,或者说对驾驶的直接帮助,真的有多大吗?
或许,这更像是一种“仪式感”的缺失,让车子少了几分“炫”的味道,多了几分“朴实”。
再聊聊那些曾经让人觉得“高级”的细节。
比如,那隐藏式的门把手,按下时弹出的那一刻,总能让人感受到一丝科技带来的便利。
还有那个电动尾门,对于需要搬运大件物品的朋友来说,简直是福音。
现在,这些功能被取消了,你得回归到最原始的手动操作。
这算不算一种“退步”?
见仁见智吧!
毕竟,有人可能觉得冬天冻手,有人可能觉得电动尾门有时候反而不那么灵敏。
但不可否认,这些功能的“消失”,确实让车子少了一些“精致”的触感。
车身颜色的选择也变得“朴素”起来。
曾经那些鲜活的双色搭配,比如张扬的驰光黄、热烈的炽云橙,现在只能成为“选装包”里的遥远梦想,而且在这个SE版上,连“梦想”的资格都没有。
你只能在黑白灰这三种“三原色”里面选。
轮毂也一样,20英寸的大脚?
抱歉,这个版本只提供19英寸的选择。
这就像是精心烹饪的佳肴,突然少了几味关键的香料,虽然主体还在,但味道总归是打了折扣。
车内也随之“素雅”了不少。
内饰颜色只剩下暮烟紫一种选项。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那块15.6英寸的中控大屏和强大的高通8295P芯片依旧坚守阵地,这算是在“简配”风潮中的一股清流,保证了车机的流畅度和科技感。
但AR-HUD抬头显示被拿掉了,这玩意儿可真是个好东西。
开车时,信息直接投射到挡风玻璃上,视线几乎不用转移,大大提升了驾驶安全性。
还有那50瓦的手机无线充电,也成了过去式。
在如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时代,充电的便捷性,谁不看重呢?
最让不少人感到“意难平”的,莫过于前排座椅的通风加热功能被取消了。
北方寒冬的温暖,南方酷暑的凉爽,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舒适体验。
没了它们,长途驾驶的疲惫感,夏天蒸桑拿的感觉,都可能变得更加真实。
还有全景天幕的电动遮阳帘,夏天烈日当头,这玩意儿可是天然的“遮阳伞”,现在没了,只能默默承受那份“热情”了。
“道可道,非常道。”
价格的调整,往往伴随着取舍。
深蓝S07这次的操作,就像是给它原本华丽的衣裳,添了几分“粗布”的质感。
动力系统方面,倒是没动“刀子”。
1.5升的增程器,190千瓦的电机,31.73度的磷酸铁锂电池,这些核心的“心脏”,依旧保持着原有的水准。
CLTC纯电续航230公里,在日常通勤场景下,足够满足大部分家庭的需求。
家里有充电桩的话,基本上就能当个“纯电车”来开,省钱又省心。
那么,深蓝S07这次的“价格战”,究竟瞄准了谁?
14.99万这个价格,赤裸裸地指向了零跑C11(起步14.88万)和奇瑞风云T9(起步13.29万)。
这两位都是15万级别里的实力选手,销量也都不错。
深蓝S07上个月的5955辆销量,虽然不算差,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祭出杀手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次SE版的推出,就是为了降低门槛,直接与对手展开“贴身肉搏”,争夺那些预算卡在15万左右的家庭消费者。
“疾风知劲草。”
这波操作,有得有失。
好的地方显而易见,价格的下探让更多人有了触及它的可能,这无疑是普惠了消费者。
但那些被“牺牲”掉的配置,比如座椅通风加热、电动尾门,都是能显著提升用车幸福感的“软实力”。
它们一旦用过,就很难再“卸载”了。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为了这7000块,牺牲掉这些,到底值不值?
这就像是给一道美味佳肴,少放了点珍贵的香料,虽然依旧能吃,但少了那份回味无穷的韵味。
这选择,最终要落在每一个消费者自己的心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在想,厂家有没有可能考虑推出一个“选装包”的模式?
把这些实用的舒适性配置打包,让有需求的消费者可以额外购买。
这样一来,既满足了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用户,也能照顾到那些对舒适性有更高要求的群体。
这或许比“一刀切”的减配,更能赢得人心。
“千金难买心头好。”
各位车友,如果是你们,面对这7000块的差价,会选择接受配置上的“缩水”,还是会咬咬牙,追求更高配置带来的全方位体验?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探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