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发布前三季度财报,营业利润仅为4000万欧元,同比暴跌99%

保时捷发布前三季度财报,营业利润仅为4000万欧元,同比暴跌99%-有驾

全球豪车圈炸锅了!德国时间 10 月 24 日,保时捷发布的 2025 年前三季度财报堪称 “历史性翻车”:营业利润仅 4000 万欧元,较去年同期的 40.35 亿欧元暴跌 99%,营业利润率从 14.1% 骤降至 0.2%,近乎归零。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家昔日 “豪车印钞机” 第三季度单季亏损达 9.66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80 亿元),并紧急启动裁员计划 —— 未来几年将裁掉 1900 名正式员工,年内先清退 2000 个临时岗位,一场 “自救风暴” 已然打响。

一、224 亿 “战略刹车费”:电动化急转埋下巨雷

保时捷利润雪崩的核心,是一场代价高昂的战略转向。今年 9 月,保时捷突然宣布推翻激进电动化路线:推迟纯电 718、旗舰 SUV 等多款车型上市,延长燃油版 911、混动 Cayenne 的生命周期,甚至彻底终止投入巨资的电池自产计划。这一系列 “急转弯” 直接产生 27 亿欧元(约 224 亿元人民币)的额外支出,仅关停电池工厂就造成 12 亿欧元资产减值,堪称 “史上最贵战略纠错”。

回溯 2025 年初,保时捷还在豪掷 8 亿欧元押注电池技术,计划推出续航 784 公里的 Macan EV,并研发硅负极电池材料。但现实很快泼来冷水:Macan EV 因 800V 超充适配率不足 65% 多次延期,PPE 电动平台研发成本超支导致毛利率暴跌至 15.2%,而首款纯电车型 Taycan 前三季度销量仅 12641 辆,同比下滑 10%。“一头扎进电气化” 的冒进,最终让保时捷付出了利润腰斩的代价。

财务负责人白禹翰在财报会上坦言:“我们低估了电动化的复杂度,新动力阵容要到 2028 年才能成型,现在必须先止血。” 这意味着未来三年,保时捷将陷入 “燃油车增长乏力、电动车接不上档” 的产品空窗期。

二、中国市场 “失宠”:26% 暴跌砸穿基本盘

作为曾经的 “最大金主”,中国市场的崩塌成为压垮利润的关键一根稻草。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仅 32195 辆,同比暴跌 26%,全球市场份额从巅峰时的 30% 缩水至 15%,掉出全球前二市场行列。更刺眼的是,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曾创下 42% 的断崖式跌幅,单月交付量跌破万辆,创下近十年最差纪录。

这场下滑背后是双重挤压:一方面,国产高端电动车集体 “围猎”—— 蔚来 ET5T、小鹏 G9 等车型以保时捷 1/3 的价格提供相近性能,甚至在智能驾驶、座舱交互上实现反超,分流大量年轻消费者;另一方面,保时捷坚持 “不降价、不打折” 的品牌策略,在国内豪华车价格战中显得格格不入,原本的 “身份象征” 光环正在褪色。

对比鲜明的是,北美市场成为唯一的 “救命稻草”:前三季度销量 64446 辆,同比增长 5%,首次超越中国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市场。但北美市场的增长,却被关税政策狠狠 “薅了羊毛”—— 前三季度关税额外成本已达 3 亿欧元,全年预计损失 7 亿欧元,相当于当前利润的 17 倍。为转嫁压力,保时捷已明确宣布:未来几个月将上调美国市场售价。

三、车型 “冰火两重天”:Macan 撑场面,Cayenne 跌惨了

财报数据拆解显示,保时捷的产品矩阵正呈现严重分化,进一步加剧了利润压力:

唯一亮点 Macan:前三季度交付 64783 辆,同比增长 18%,其中纯电版占比 55%(36250 辆),成为销量支柱。但电动化的 “面子” 难掩利润 “里子”—— 为抢占市场,Macan EV 定价较燃油版仅高出 12%,而电池成本却增加 30%,导致单车利润率大幅缩水。

主力车型崩塌:曾经的销量王 Cayenne 交付 60656 辆,同比暴跌 22%,成为下滑最严重的核心车型;旗舰跑车 911 交付 37806 辆,同比下滑 5%,官方归咎于换代衔接问题。

电动化试水失败:纯电 Taycan 销量连续两年下滑,前三季度仅售 12641 辆,同比降 10%,其 91.8 万元的起售价与国产高端电动车形成鲜明反差,市场接受度持续走低。

四、行业警示:豪华车电动化 “生死局” 已现

保时捷的 “滑铁卢”,撕开了传统豪华品牌电动化转型的残酷真相。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豪华电动车市场中,传统品牌份额从 2023 年的 68% 降至 41%,而中国新势力品牌占比已升至 39%。这场转型之战中,保时捷的困境并非个例:

战略摇摆代价惨重:从 “激进电动化” 到 “燃油电动并行”,短短一年的反复让保时捷浪费了研发窗口期,27 亿欧元重组费足以研发 3 个全新电动平台;

供应链依赖成软肋:放弃自产电池后,保时捷需完全依赖宁德时代等供应商,电池成本较自产计划高出 25%,且产能受制于他人;

智能化短板难补:面对中国品牌的激光雷达、城市 NOA 等技术优势,保时捷的智能驾驶仍停留在 L2 + 级别,难以满足高端用户需求。

业内分析师指出:“保时捷的教训证明,豪华车电动化不能靠‘燃油车思维’套娃,必须在智能化、本土化上彻底革新。否则未来三年,更多传统豪华品牌将步其后尘。”

五、“豪车神话” 要破灭了?

财报一出,全网讨论瞬间刷屏,观点呈现激烈碰撞:

“当年加价几十万买保时捷的人没想到吧?现在利润快跌没了,以后会不会降价促销?”

“电动化真是个坑!保时捷好好做燃油车不行吗?911 燃油版要是停产真就不买了”

“国产电动车终于站起来了!花 30 万就能有保时捷的加速体验,谁还当冤大头?”

“裁员 + 涨价,这操作看不懂。美国市场涨价能挽回利润吗?怕是会把仅剩的客户赶走”

从 40.35 亿欧元到 4000 万欧元,保时捷用三个季度走完了从 “印钞机” 到 “止血求生” 的过山车。裁员 4000 人能否换来效率提升?燃油车 “续命” 能撑到电动化翻盘吗?中国市场还能夺回昔日荣光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