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车企不是在造车,是在打仗,我们都是炮灰

讲真,现在逛车展,感觉跟逛菜市场没什么区别,吆喝声此起彼伏,就是没人跟你说这菜保熟,只会一个劲儿地往你手里塞“新款”、“换代”、“冠军版”、“荣耀版”。

以前燃油车那个时代多好,大家都很体面,讲究个“一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换”,跟江湖门派似的,按资排辈,武林大会五年一届,谁当盟主,规规矩矩。现在这帮搞电动爹的,直接把节奏快进到了“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恨不得周一发布,周三就宣布这个型号已经过时了,买了的都是大冤种。

开什么玩笑,汽车,一个动辄几十万的铁疙瘩,一个需要你在地库里给它单独修个“窝”的家庭成员,真能跟牙刷毛巾一样,用旧了就扔?我作为一个每天都在为下个月房贷发愁的中年人,觉得这事儿吧,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汽车想当“快消品”?先问问老天爷答不答应。

醒醒吧,车企不是在造车,是在打仗,我们都是炮灰-有驾

首先,汽车这玩意儿的根,它的道骨,就不是快消品。它不是一瓶矿泉水,口渴了拧开就喝,喝完瓶子扔垃圾桶,眼睛都不眨一下。它是一个移动的家,是一个能帮你遮风挡雨的铁盒子,是你万一在路上跟别人发生点摩擦时,能保住你小命的金钟罩铁布衫。它的核心是安全,是可靠,是你在高速上开到120,不会突然感觉自己开的是个散装零件包。

我身边亲戚朋友,换车周期基本都是五六年起步,这还是混得不错的。大部分人一辆车开到报废。谁会像换手机一样一年一换车?手机两万块顶天了,车呢?随便一个能看上眼的,不得扒掉普通家庭一整年的收入?

真要让汽车快消化,那得是修仙小说里的场景,人人都有个储物袋,旧车往里一扔,念个法诀就炼化了,然后反手再掏个新的。现实吗?现在连电池都做不到标准化,你跟我谈整车快消化? OTA升级吹得天花乱坠,能把你的单电机OTA成双电机吗?能把你的400V平台OTA成800V吗?不能?那你跟我扯什么软件定义汽车,你定义的难道是汽车的喇叭声吗?

醒醒吧,车企不是在造车,是在打仗,我们都是炮灰-有驾
醒醒吧,车企不是在造车,是在打仗,我们都是炮灰-有驾

经济上就更别提了,二手车市场现在就是个大型屠宰场。今天你花三十万买的“未来座驾”,两年后打开二手车软件,一看报价,哟呵,直接对半砍,还是没人要的那种。车贩子看着你的车,眼神里充满了怜悯,仿佛在说:兄弟,接盘这玩意儿,我图啥?图你车机里那几个用都没用过的APP吗?这他妈的简直是欺诈!

醒醒吧,车企不是在造车,是在打仗,我们都是炮灰-有驾

最后吃亏的还是咱们这些老实巴交的韭菜。

所以问题来了,既然车根本当不了快消品,为啥这帮车企一个个都跟疯了似的,拼命下饺子?

答案很简单,因为它们不是在造车,它们是在打仗。一场不死不休的黑暗森林闪电战。

新能源这阵风刮起来的时候,一堆门外汉都觉得“我上我也行”。尤其是那帮搞手机的,觉得造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大沙发再塞个iPad嘛,容易得很。雷军老师当年也这么觉得,现在你看他,头发都白了不少。

他们把手机圈那套“机海战术”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以为靠堆型号、快速迭代就能把成本摊薄,就能赢家通吃。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车企比作战场上的二愣子。但你仔细想想,他们干的事儿,是不是就这么蠢?

醒醒吧,车企不是在造车,是在打仗,我们都是炮灰-有驾

一年整个十几款新车,名字一个比一个玄幻,什么神啊兽啊的,结果销量拉胯,库存堆得比山高。224年新能源的库存系数,早就爆了。这就是不务正业,瞎整花里胡哨的下场。

消费者也被他们整懵了。你刚提车,美滋滋地发了个朋友圈,不出仨月,厂家就给你来个“背刺”,新款出来,配置更高,价格更低。你找谁说理去?你手里的“新车”瞬间就成了前朝余孽。这种感觉,就好像你刚氪金抽到的SSR,转头官方就宣布这卡跌出T0,沦为狗粮。心态直接就爆了。

这场战争的核心逻辑,不是为了服务用户,而是为了干死同行。不是“我们一起把蛋糕做大”,而是“我没蛋糕吃,就直接把餐厅给炸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所以你看到的价格战、配置战,本质上都是一种自爆行为。大家都在极限施压,看谁先挺不住。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讲真,我最近看我小区地下车库,感觉跟看数码坟场一样,一堆去年的‘旗舰’落寞地停在那儿充电,真惨。

那么,出路在哪?

说白了,现在所谓的汽车“快消化”,就是一场高烧。行业转型期,大家集体发癫,胡言乱语。等烧退了,该死的死透了,活下来的才能回归本质。

醒醒吧,车企不是在造车,是在打仗,我们都是炮灰-有驾

对于我们这些韭菜,哦不,消费者来说,首先得稳住。别被厂家营造的“新品焦虑”给PUA了。你买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每天上班代步,还是为了跟邻居炫耀你那个根本不会用的自动泊车?想明白这个,你就不会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带偏。车,归根结底是开的,三大件(现在是三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才是你应该焊死在脑子里的标准。

至于车企,更是得赶紧找个大师开开光,清醒一下。别再搞“广撒网”那套了,没用。你以为你是时间管理大师吗?一年搞十几款车,哪一款你能打磨好?不如学学人家比亚迪,当然了,比亚迪现在王朝海洋的车型也多得让人头晕,但人家起码有个核心,就是刀片电池这个金字招牌。先在一个点上做到极致,做到你就是标准的定义者,那市场和口碑自然就来了。安全,就是最大的招牌。加大加大加大。

醒醒吧,车企不是在造车,是在打仗,我们都是炮灰-有驾

监管也得跟上,不能让这帮疯子在高速公路上玩碰碰车。既要鼓励创新,更要守住质量的底线。不能让车企打着“快速迭代”的幌子,把消费者当成付费的小白鼠。

醒醒吧,车企不是在造车,是在打仗,我们都是炮灰-有驾
醒醒吧,车企不是在造车,是在打仗,我们都是炮灰-有驾
醒醒吧,车企不是在造车,是在打仗,我们都是炮灰-有驾

所以,汽车这辈子都成不了真正的快消品。

醒醒吧,车企不是在造车,是在打仗,我们都是炮灰-有驾

这场由资本和焦虑催生出来的“快消化”狂欢,终将落幕。只有当所有人都重新认识到,这些四轮铁盒子是“耐用品”,是关乎身家性命的伙伴时,这个市场才能停止发癫,走得更稳。

当然了,这都是屁话。只要还能赚钱,他们会把车造成一次性的,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