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说个事儿,你可能会觉得我在开玩笑。
曾经让无数男人血脉贲张、被供奉在汽车神坛上的“三大件”之一——变速箱,基本上,快要凉透了。
甚至可以说,它的墓志铭都已经写好了:为燃油机鞠躬尽瘁一百年,最终被一个安安静静的电动机,一招KO。
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
前两年,变速箱界的天王巨星,日本爱信,揣兜里的利润还好好的有460亿日元,结果跟坐跳楼机似的,duang一下,直接给你斩到只剩216亿。
德国那边的采埃孚,另一位工业巨子,也顶不住了,急三火四地砸了5亿美金,把北美那些叮叮当当造了半辈子变速箱的工厂,全给改造成了生产新能源零部件的作坊。
你闻见没?
这空气里全是那股子铁锈味儿,混着一股巨人断臂求生的悲壮感。
有时候想想,真有点恍如隔世。
我刚迷上车那会儿,最大的乐趣就是跟那根档杆较劲。
多一个档,就感觉自己的“武功”又精进了一层。
从5MT到8AT,每一次换挡带来的那种细微的、带着机械质感的顿挫,都他妈的是一种享受。
没办法,谁让燃油机那老家伙是个天生的“艺术家”,脾气又臭又硬,非得在某个特定的转速区间,才肯赏脸给你秀一段真正的实力。
而变速箱,就是它身边那个最懂它的经纪人,一边哄着一边捧着,确保它老人家每次登台,都是巅峰状态。
可现在这个叫“电动机”的小年轻,是个纯粹的莽夫,上来就掀桌子,根本不跟你玩那些虚的。
你电门踩下去的那一秒,它就把自己所有的力气,毫无保留地糊你脸上。
而且从始至终,这家伙都像个永动机一样精神抖擞,效率高得吓人。
啥叫“最佳状态”?
在它这儿,不存在,因为每一秒都是最佳状态。
所以你再看特斯拉那帮狠人,就靠一个傻瓜式的固定齿比减速器,照样能把一堆超跑按在地上摩擦。
这感觉……怎么说呢,就像你苦练了一辈子“独孤九剑”,结果出门碰上个拿激光炮的,剑还没拔出来呢,人就没了。
当然,那些老牌贵族也不是吃素的,总得挣扎一下。
我看他们的自救方案,招招都透着一股“英雄迟暮”的辛酸。
第一招,叫“不跟穷人玩了”。
大众市场既然已经是一片红海,那就往那些又贵又偏的角落里钻。
采埃孚给那些纯电大卡车,搞了个带两档变速的电驱桥;保时捷Taycan那种不差钱的电动玩具,也用上了两速变速箱。
这潜台词不就是:“普通人的生意我不伺候了,我只为金字塔尖的有钱人和最底层的苦力服务。”
可问题是,这塔尖和塔底,才多大点儿地方?
够养活你这庞大的帝国舰队吗?
第二招,叫“两头下注”。
既然一步跨进纯电时代太刺激,容易扯着胯,那就在混动这条船上再赖一会儿。
采埃孚给传统车企推的那些8挡、9挡混动专用变速箱,本质上就是个和事佬,一边给燃油机的情怀续着费,一边给电动机的未来点个赞。
这棋下得倒是稳,可谁心里不清楚,混动终究是个过渡产品,是开往纯电终点站的一趟慢车。
这趟车还能开多久,谁也说不准。
最要命的是第三招,叫“基因重组”。
这帮跟齿轮、轴承、液压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钢铁硬汉,现在被时代摁着头,去学怎么敲代码、玩算法。
这不仅仅是技术转型,这简直是企业文化的“变性手术”。
让一个百年铁匠铺的老师傅,去学着玩元宇宙,那滋味,估计比黄连还苦。
可就在这帮老师傅们一边含着泪一边敲键盘的时候,世界另一头,已经有人把门给踹开了。
你猜当采埃孚还宝贝似的把自家那个两挡电驱桥用专利墙围起来的时候,咱们中国的供应商在干嘛?
人家直接把电机、电控、减速器、充电器、逆变器……反正能塞进去的东西,一股脑儿地给你塞进一个盒子里,搞出了个叫“八合一”甚至“N合一”的电驱总成。
这就不是一个维度上的竞争了,人家还在纠结剑法怎么变招,你这边直接开着高达就过来了。
要说最让人后背发凉的,还得是马斯克在Cybertruck上干的那事。
那家伙压根就没打算在“传动”这条老路上跟你纠缠,直接取消了传动轴,给四个轮子一人配一台电机,然后用一套超级大脑软件,独立控制每个轮子的扭矩。
你细品,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从物理层面,传统传动技术存在的根基,被彻底抽掉了。
未来的路,不再是靠齿轮和钢筋一寸一寸铺出来的,而是靠代码在一瞬间算出来的。
所以你看,这盘棋,已经不是那个比谁家齿轮更精密的游戏了。
竞争的本质,变成了谁的软件算法更聪明,谁的系统集成能力更变态。
我脑子里总有那么一个画面:在某个未来的汽车博物馆里,一台锈迹斑斑的6AT变速箱,孤零零地躺在那儿。
在它对面,是一个闪着幽幽蓝光的集成式电驱模块。
它们之间隔着一层玻璃,一个代表着震耳欲聋的过去,一个象征着寂静无声的未来。
这个时代所有的大变革,所有的残酷与辉煌,似乎都浓缩在了这无声的对视里。
旧时代的轰鸣终将散去,但关于速度与效率的战争,永远不会停止。
只是战场,换了人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