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的手紫了,蔚来的 “较真” 到底是壁垒还是包袱?

前几天刷朋友圈,刷到有人发蔚来老总李斌在 318 国道换电的照片,一开始没太在意,就觉得老板嘛,偶尔出来搞搞体验营销也正常。但仔细一看,他那手啊,紫得都快发黑了,并不常见,是那种一看就累久了才会有的颜色,不禁让我深思 —— 不像是车圈大佬出来 “作秀” 体验产品啊,倒像是个刚创业没几年的小老板,在给自家那套还没完全跑通的模式 “亲自演示”。 说真的,蔚来能走到现在,我一直觉得就是靠李斌这点 “较真” 撑到现在。别的车企老板忙着准备发布会、跟资本打交道,他倒好,早年连新车座椅布局、换电接口怎么设计都要亲自注意,甚至试驾新车说不定还会受伤。

李斌的手紫了,蔚来的 “较真” 到底是壁垒还是包袱?-有驾

可到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这 “较真” 好像不是以前的味道了,怎么看都像“一根筋两头堵”,不仅帮蔚来筑起了别人没有的墙,还又把它拖进了成本的泥坑

李斌的手紫了,蔚来的 “较真” 到底是壁垒还是包袱?-有驾

一、318 换电:是 “标杆” 还是 “面子工程”?

就说他这次跑的 318 换电网络,听着确实特提气 ——50 座站,从成都一直铺到拉萨,零下 30 度都能正常干活,换谁听了不得说句 “蔚来厉害啊”?但咱要是扒开数据算笔账,就有点难绷了:单座站成本超 220 万,比平原地区贵足足一半,可日均服务才 15 单。什么意思?可能一天下来,站里的工作人员比来换电的车主还多。 再回头看看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就拿上海虹桥那个换电站说吧,今年五一的时候,车主排队能排 2 个小时都换不上,还有不少核心商圈到现在都没补上换电站,这就很矛盾了,把真金白银砸在 318 这种一年到头没多少人用的路线上,做 “标杆”,可日常用车的用户却在为换电犯愁。

李斌的手紫了,蔚来的 “较真” 到底是壁垒还是包袱?-有驾

你说这 “较真” 到底是为了服务用户,还是为了给行业看、给投资者看啊?要知道,大多数人买新能源车,不是为了一年一次的 318 自驾,是为了每天上下班、周末带家人逛街能方便补能。把资源堆在 “小众场景” 里,却忽略了用户的 “大众刚需”,这 “较真” 从根上就偏了方向,越较真越离谱。

李斌的手紫了,蔚来的 “较真” 到底是壁垒还是包袱?-有驾

二、400 亿研发 + 200 亿换电:投入换不来盈利?

再说说蔚来的投入,那数字说出来真能吓着人:研发砸了 400 亿,换电网络又投了 200 亿,公司里 35% 的员工都是搞研发的。按说这么大的投入,就算不盈利,也该看到点实实在在的回报吧?可结果呢?2023 年卖了 13.3 万辆车,算下来每卖一辆就亏 12 万多;之前吹得挺凶的 NAD 自动驾驶,喊了两年了,落地进度还赶不上特斯拉的 FSD,连用户最基本的高速领航都没完全搞定。

李斌的手紫了,蔚来的 “较真” 到底是壁垒还是包袱?-有驾

咱再对比下其他车企,理想汽车多 “精明”,就靠 L 系列那几款车冲量,2023 年就赚了 23 亿;比亚迪更不用说,靠自己的供应链把成本压得死死的,光汉系列一年就卖 30 多万辆。再看蔚来,又是自己建工厂,又是自己建换电站,每个环节都要 “较真”,都要做到 “最好”,结果呢?成本压不下来就算了,亏损收窄的速度还没销量增长快—— 这哪是 “较真” 啊,我看更像是在 “盲目堆资源”,把本该聚焦的优势,拆得七零八落,最后全成了处处要钱的 “包袱”。

李斌的手紫了,蔚来的 “较真” 到底是壁垒还是包袱?-有驾

三、乐道救场:“换电性价比” 是真优势还是噱头?

现在不管是蔚来内部,还是行业里,都盼着乐道能救场。毕竟 15-25 万这个价格区间,是新能源车的主力市场,能补上蔚来在中端的空白。可我翻了翻乐道的资料,越看越觉得悬。说是能共享蔚来的换电网络,结果初期只开放 30% ,还都是些非核心路线;换电时间也比蔚来主品牌的车慢 1-2 分钟,别小看这一两分钟,真要是赶时间的时候,能急死人;智能化就更别说了,激光雷达直接砍了,就剩个基础的辅助驾驶,连自动泊车都没完全做好。

李斌的手紫了,蔚来的 “较真” 到底是壁垒还是包袱?-有驾

最关键的是 “性价比” 这个事,咱得算笔明白账。乐道首款车 L60 要是选电池租赁,车价能减 7 万,但每个月要付 980 块租金,就算只租 5 年,也得近 6 万,算下来总成本比同价位的比亚迪汉还贵。用户买它图啥?不就是图 “换电” 这个招牌吗?可要是换电站找不到、换电还要排队,那这 “换电优势” 不就成了 “虚假宣传” ?到时候乐道很可能既丢了蔚来原本的 “服务基因”,又打不过比亚迪这些靠性价比吃饭的车企,两头不讨好。

李斌的手紫了,蔚来的 “较真” 到底是壁垒还是包袱?-有驾

四、换电模式:是 “未来” 还是 “孤岛”?

其实最核心的矛盾,还是李斌一直死磕的换电模式。他总说换电是未来的补能方向,可行业里没几个人愿意跟他一起干。之前跟吉利合作过,结果因为换电标准谈不拢,谁都想当主导,最后黄了;跟广汽也试过搞换电车型,结果那车销量还不到一千辆,合作也不了了之

李斌的手紫了,蔚来的 “较真” 到底是壁垒还是包袱?-有驾

现在就蔚来一家扛着 2300 多座换电站,接口是自己研发的,别的车企想用也用不了,也没人愿意用—— 你想啊,其他车企要是用了蔚来的换电标准,不就等于把自己的补能命脉交到别人手里了吗?谁愿意干这种事?

结果就是蔚来的换电网络成了 “专属孤岛”,成本只能自己扛,没法靠开放给其他品牌分摊。反观超快充,华为、小鹏都在推,10 分钟就能充到 80%,还能共享国家电网的资源,根本不用自己扛这么重的成本。照这个趋势,换电的 “时间优势” 还能撑多久? 等超快充再普及普及,蔚来这 200 亿的换电投入,可能真就成了 “过时的重资产”,想甩都甩不掉。

李斌的手紫了,蔚来的 “较真” 到底是壁垒还是包袱?-有驾

五、李斌的 “较真”,能撑到蔚来盈利吗?

李斌的手紫了,用户看了会心疼,会觉得 “这老板真拼,这企业靠谱”。但投资者不会这么想 —— 蔚来现在的现金流就 180 亿,2024 年第一季度还亏了 28 亿,要是乐道的销量达不到 20 万的目标,这钱还够烧多久? 到时候是砍研发,还是砍换电?砍研发,蔚来最核心的技术壁垒就没了;砍换电,前期 200 亿的投入全成了沉没成本,那些冲着换电买蔚来的用户也得跑。

李斌的手紫了,蔚来的 “较真” 到底是壁垒还是包袱?-有驾

说真的,我不怀疑李斌想做好车的初心,也信蔚来是真的想给用户好的体验。但 “较真” 这事得有个度啊:较真产品细节、较真用户体验是好事,可较真到把成本堆成大山,把模式做成 “孤岛”,那就不是好事了,是危险。乐道能不能成,不只是看价格定得多低,是看它能不能把 “换电优势” 真正落地成用户能摸到、能用上的体验;蔚来能不能活下来,也不只是看李斌有多拼,是看它能不能把 “较真” 从 “自我感动”,变成能赚钱、能持续的商业逻辑

最后还是想问问大家:你要是用户,会为李斌的 “较真” 买单吗?要是投资者,会愿意等蔚来把 “重资产模式” 跑通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