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汽车市场如火如荼时,极狐汽车却频频陷入舆论漩涡。这个背靠北汽集团的品牌,曾以高端智能为卖点,却在真实用户口碑中暴露出续航缩水、品控缺陷、服务滞后等致命问题。
续航虚标:冬季焦虑成常态
极狐官方标榜的CLTC工况600km+续航,在实际使用中大打折扣。第三方测试显示,10℃环境下续航缩水达30%,高速行驶时衰减更超40%。一位阿尔法S车主证实,标称602km的车型冬季实测仅390km,几乎腰斩。
更严重的是电池低温性能缺陷。10℃时电池预热效率下降40%,频繁触发保护机制,长途出行不得不频繁补能。对比比亚迪等竞品,极狐的电池管理系统明显落后,技术短板直接转化为用户痛点。
智能系统沦为营销噱头
极狐引以为傲的ADMax智能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下识别率仅82%,比行业平均低15个百分点。雨天误判率高达37%,自动泊车故障频发,竖直弯道识别准确率不足。
车机系统同样问题重重:未通过ISO26262安全认证,语音识别在高速环境下暴跌至68%。更讽刺的是,宣传中的疲劳驾驶监测功能,实际从75公里持续监测缩水为15分钟监测16秒,8155芯片升级承诺也成空头支票。
品控与服务双重暴击
车身附件故障频发:天幕玻璃无端开裂、车漆起泡、全景影像失灵等案例屡见不鲜。有车主发现天幕裂纹后,4S店推诿称外力所致,但网络同类投诉比比皆是。
售后服务更显傲慢:蓄电池故障后救援延迟1小时,质保条款模糊(仅6年/15万公里),电池包更换费用高达2.8万元。更令老车主寒心的是,新车上市4个月内两次官降1.3万元,厂商却拒绝任何补偿,将早期支持者视为财报数字。
极狐用3050万元定价标榜高端,却以70%塑料内饰、取消激光雷达等减配行为暴露成本控制困境。当品牌溢价泡沫破裂,终端优惠超40%的疯狂促销,反而印证了其价值虚高的事实。
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残酷,没有真技术、真服务的企业终将被淘汰。消费者在掏腰包前,务必实测冬季续航、核查本地售后网络、细读合同条款——毕竟,用真金白银投票时,理性永远比情怀更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