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半年报深度拆解:营收下滑背后的新能源爆发与国企底牌较

有没有发现,咱们现在聊起汽车行业,尤其是长安汽车,感觉比聊房价还让人迷糊?这不,这两天长安出了半年报,网上又开始各种解读。数据看着五花八门,让人一会儿捏把汗,一会儿又捧捧场。那咱们就别拐弯抹角,掰开揉碎了瞧一瞧,这半年长安汽车到底过得咋样,是不是隐藏着什么玄机?

第一眼看上去,营收掉了,净利润也是断崖式下跌,不过有个“扣非净利润”竟然增长了两成多,这扣非净利润到底是个啥意思?你说企业挣钱,怎么算都得公布个明明白白的数,怎么还有个带“非”字的?其实,这个指标,说白了,就是把一些偶尔发生的、跟经营没啥大关系的盈利、指标都剔除掉,看企业正儿八经靠主营业务,一年到头能赚多少钱。所以,别看营业收入降了,扣非净利润却反倒增加了,这事有点意思。是不是就是靠主业赚的钱更多了,甭管其他的花里胡哨,这才最踏实?

但数据漂亮也不能只拿这个说事。为啥呢?毕竟总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下滑了,这可是放在明面上的硬伤。大家都知道现在汽车市场不好混,卷得不像样,各种价格战打得比小区大妈抢菜都猛,长安能稳住没大掉队,已经说明它不像部分车企那样“原地消失”。可是,价格战不仅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更是拼着压利润活下去。你价格跌一截,利润马上跟着缩水,再加上整个大环境本身就不景气,还要不断加大销售和研发投入,这不亏本就算赢了。

说到投入,长安这半年销售费用暴增了四成多,为啥?广告宣传、新品上市、售后服务一样都不能少。研发投入也涨了一成多,毕竟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这两块必须砸钱才有未来,说白了,这是挣钱还是扔钱,差不多得看明后年的新车型成色了。如果这些费用最后换不来爆款,那可不是打水漂嘛。你说现在谁家做新能源还不是拼了命投钱,仿佛咱家楼下全员都开上了电车似的。

再看销量,整车卖了135.5万辆,听着不少了,但其实也就同比增长了1.39%,实际上离行业平均水平还差了一截,尤其放在国内的大盘子里就显得有点秋风瑟瑟。反倒是新能源车销量飙升了49.1%,一口气卖出去45万辆多点,这一下子成了“遮羞布”,把整体的疲软给遮了一些。咱们换位想想,这里面到底是势头好还是赛道宽?新能源车现在糖豆似的层出不穷,品牌有很多,真正能月销量破万、能让人早上醒了直接记得的,还是没几个。长安的深蓝、启源,这名字一说都好听,真到马路上,你见过几辆?说白了,市场上常说的“爆款”,在长安身上还基本没看见。没有爆款,品牌靠啥打响,用户记忆点靠啥留?新品再多,也有种“一地鸡毛”的味道。

这里就牵扯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高端化难。长安搞了半天阿维塔,背靠华为、宁德时代,这听着牛,但销量还是起不来。为啥?品牌积淀不足、高端认知不够。就像穿着西装的快递小哥,外头糙点没用,还是要靠内功。别看问界、人家理想一出来就能收割高端用户,长安这个转型过程还得慢慢熬,砸钱不见得立竿见影,用户不是傻子,看电池、看智能,最后还得认品牌。

再看海外,长安卖了将近30万辆,各位觉得多吗?不好说。毕竟对比国内体量,能打出去固然不错,5.1%的增幅也算是活口,但严格来说,这只是刚刚开局。全球市场的江湖,远没国内卷得狠,但门槛高、壁垒多,真正能活下来的,中国自主品牌到头来也就雷声大雨点小。长安这个架势看,不放手拼一把是不行的,但能不能吃下这块蛋糕,说实话,还得等几年。

说到这,不得不提,这半年最“重磅”的事是新公司挂牌。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这下算是“央企”身份坐实了,背后股东强大,国资委直接控股,资本金硬,资源多。有些人问,这玩意到底有啥意义?你要说短期立竿见影,那是吹牛。但从大环境和未来发展的安全感来说,央企的钱包鼓,出事了底儿厚。就像“进国企,吃公家饭”,干啥也不用担心饭碗。这样一说,有没有觉得长安更像个“不会倒”的汽车厂?长期看,政策、银行、上下游资源都更有保障,这不至于哪天突然就垮了。

那问题又来了,有了国资的底气,长安是不是就天下无敌了?显然不是。全球汽车工业进化太快了,油车时代靠规模、靠成本、靠“稳”,电车时代靠的不止是钱,还有创新、品牌、速度、口碑。国企的体量大了,很容易有大象转身的“惯性”,想创新总是慢半拍。你看互联网造车的弹性多大,敢砍敢拼,反观传统大厂,决策层层上报,遇事总怕出错。这才是长安接下来最大的矛盾。怎么又稳住“国企作风”,又要在年轻人心里种草爆款,这是个大难题。

长安汽车半年报深度拆解:营收下滑背后的新能源爆发与国企底牌较-有驾
长安汽车半年报深度拆解:营收下滑背后的新能源爆发与国企底牌较-有驾

市场变天的风向,其实一刻都没停。现在消费者买车,看重的不再只是发动机+外壳,而是智能化、配置、续航、交互体验。想一想,咱现在买车,要不是能用手机开门、刷个脸听歌、远程解锁,谁还愿意花十几二十万?品牌要能让人觉得“酷”,还得让人用得顺心。长安这块虽然加了砝码,但真要说能碾压同行,火候还差点意思。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那长安现在情况到底是咋样?一句话:守住了,但还不够亮眼。用我们喜欢的体育黑话来说,属于“保级不慌,争冠没戏”。基础盘没有问题,新能源销量能说明公司有进取心,海外市场说明打开了一点新局面,大股东变动保证了安全垫。但在新能源赛道里厮杀,要想“抄底逆袭”,还是得出点爆款,品牌认知力得提一提,高端客户群还要努力争取。要不然,新能源烧钱游戏,早晚会有人被拖死,最后还是剩几家巨头分天下的局面。

长安汽车半年报深度拆解:营收下滑背后的新能源爆发与国企底牌较-有驾
长安汽车半年报深度拆解:营收下滑背后的新能源爆发与国企底牌较-有驾

其实说到这,你想想,如果你是长安的掌舵者,你会怎么选?是加大品牌投入、定研发节奏,不求爆发但求稳?还是冒一次险,大胆杀进新能源最卷的地方,来一场放手一搏?或者你干脆学欧美、日本车企,慢下来、等待科技成熟后再下手?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十年最热血的“江湖”,说到底,还得靠技术+产品+品牌三驾马车合力冲一把。国企老大哥,也该让我们看到点“野心”,别再只做个“稳健守门员”了。

长安汽车半年报深度拆解:营收下滑背后的新能源爆发与国企底牌较-有驾

我们这个时代,说白了,机会谁都能抓一把,但谁能抓住核心、谁能让年轻人买单,就是最终能笑到最后的玩家。长安这半年成绩单,既有亮点也有压力,剩下就看他们怎么盘这盘大棋了。再卷几年,看新车品质、看爆款、看海外突破,谁先出圈谁就是下一个王者。谁会想到,新能源这么一闹腾,反倒让老牌国企成了大家关注的“新创业者”,长安未来,自然还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