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电池子公司大裁员,欧洲电动化战略遭遇重大挫折!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位于斯图加特祖文豪森的保时捷正在筹划重大调整,其电池子公司Cellforce将几乎被全面关闭,286名员工中约有200人被裁撤。这一曾经被视为未来核心的项目,如今正以大规模裁员告终。
8月20日,雷特林根劳动局收到了大规模裁员的通报。IG Metall工会发言人Kai Lamparter证实,保时捷Cellforce集团将裁减约200名员工,而这家子公司目前总员工数为286人。
这意味着保时捷的电池自主生产计划遭遇重大挫折。仅Cellforce的生产设备减值就让保时捷损失2.95亿欧元,而自2021年以来,公司已在该项目上投入数十亿欧元,却至今未能产出一款可量产的电池。
欧洲汽车制造商在电池生产领域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电池巨头如宁德时代(CATL)和比亚迪(BYD)已经主导了全球市场,使欧洲企业难以立足。
欧洲最知名的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已在2025年3月宣布破产。沃尔沃汽车集团旗下的电池子公司NOVO Energy也宣布启动深度重组计划,裁员50%。
欧洲电池企业面临三重挑战:缺乏完整供应链,锂、钴等关键材料依赖进口;能源成本高企,电价较亚洲高30%-50%;技术迭代滞后,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量产时间较中国晚2-3年。
保时捷曾采取激进的电动化战略。原计划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销量要占到新车销量的80%以上。
但现在保时捷已经延长了产品过渡期,不再急于全面转向电动化,而是将继续提供纯电、内燃机与混合动力车型的组合。
2025年3月,保时捷宣布追加投资8亿欧元,用于产品研发、软件服务和电池技术。公司管理层表示将继续“均衡提供纯电、内燃机与混合动力的产品组合”。
保时捷甚至下调了2025财年的预期,销售回报率预计从10%-12%下调至6.5%-8.5%,营收预期也从390亿-400亿欧元下调至370亿-380亿欧元。
保时捷此次裁员决定反映了电动汽车市场面临的现实挑战。公司曾在4月份表示,由于电动汽车需求低于预期,将放弃扩大Cellforce电池生产的计划。
在美国市场,保时捷面临关税压力。即使关税从25%降至15%,德国汽车企业仍然面临每年数十亿欧元的额外成本。
中国市场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25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大幅下跌42%,主要原因是豪华电动车市场竞争激烈和消费信心疲弱。
针对Cellforce的大规模裁员,工会方面已经发声。雷特林根IG Metall的Kai Lamparter呼吁保时捷,在工会委员会尚未选举产生之前,不应启动大规模裁员。
预计委员会选举将在9月举行。政治层面也传来压力,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梅已被召见至巴登-符腾堡州州长温弗里德·克雷奇曼处汇报情况。
州政府此前曾为Cellforce提供数千万欧元的资金支持,如今可能要求保时捷退回相关补助。这使得整个局势更加复杂。
尽管面临挑战,保时捷仍在推进其电动化计划。公司计划推出纯电动版Cayenne,该车型将基于PPE平台打造,配备800伏技术。
保时捷纯电动Macan表现相对出色,2025年单季交付达,185部,占整体Macan销量近六成。整体来看,保时捷的电汽化比例已升至39%,其中26%为纯电车型,13%为插电式混合动力。
保时捷也开始调整其电池战略,不再完全自主生产,而是通过入股V4Smart与VARTA AG,进一步掌握锂电池核心技术与供应链。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保时捷并非唯一放缓电动化步伐的厂商。梅赛德斯-奔驰、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也纷纷调整了电动化时间表,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混合动力和高效内燃机技术上。
北美和欧洲的充电基础设施进展缓慢,也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必要的调整期。过于激进的转型目标被更加务实的策略所取代,多家制造商开始在电动技术、混合动力和高效内燃机之间寻找平衡点。
保时捷CFO表示:“我们坚信现在所做的投资与调整将为未来数年的竞争力奠定基础。”
未来十年,汽车产业将呈现多元动力系统并存的局面,而不是纯电动的单一未来。
议
网友热议
@点滴君now(IP京):
欧洲电池产业整体面临困境,Northvolt破产,现在保时捷Cellforce大规模裁员。中国企业已经主导全球市场,欧洲需要思考如何建立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而不是各自为战。
@哲瀚科艾(IP沪):
这不只是保时捷的问题,整个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都在放缓。消费者对电动车接受度不如预期,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加上高昂的价格,自然会影响销量。
@Avis996(IP陕):
德国汽车工业的骄傲正在消逝?保时捷曾经是技术创新代表,如今在电池领域却不得不退缩。这让人担心德国汽车产业能否在电动时代保持领先地位。
@Sherrrrry03(IP湘):
评论里有人批评保时捷保守,但我认为这是务实的选择。与其继续烧钱做不擅长的电池制造,不如专注整车设计和品牌优势。企业终究要盈利,不是做慈善!
@葫芦佬叔(IP苏):
中国市场交付量下跌42%这个数据触目惊心。国产电动车品牌如蔚来、理想、比亚迪已经在豪华市场站稳脚跟,传统豪华品牌的光环正在消退。
@园钉弘瀚(IPHK):
从宏观角度看,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不可避免的调整期。纯电动、混动、燃油车将在未来十年共存。保时捷的多元化策略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毕竟消费者应该有选择权。
最后一条,
共存之后大淘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