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刚到,全国的火车站就热闹起来了。学生放暑假、打工人轮休、全家出门玩,三股人流凑在一起,把2025年的暑运搅得火热。从7月1日到8月31日这两个月,铁路又要迎来一场大考。
东北这边的动静也不小。通辽站预计要送97万人出门,最多的时候一天就得2万;长春站更厉害,665万人次,平均每天10.7万。这么多人要走,火车班次跟不上可不行。
沈阳局集团早就准备好了,加开了34对临时列车。其中23列从长春出发,往北京、延吉这些热门方向跑。在这些新增列车里,长春到通辽的K5036/5次有点特别,它就像特意为暑运量身定做的,把吉林和内蒙古的核心城市串了起来。
这趟车到底怎么跑?打开时刻表一看就清楚了。从长春往通辽去,13点53分发车,18点43分能到,路上要走4小时50分钟。反过来,通辽到长春是8点20发车,13点11分到,4小时51分,差不多。
全程319公里,要走京哈铁路、平齐铁路这些线路。到了四平站,列车得掉个头,车次也会变,K5036/7和K5038/5来回换。别觉得麻烦,这一换,才能顺着轨道继续往前跑。
停靠的站点也有意思。长春出发,会经过公主岭、四平、八面城、金宝屯、双辽、门达,最后到通辽。反过来走,站点顺序倒过来,也是这些地方。常坐这趟车的人都知道,长春到四平、金宝屯到长春、双辽到长春这三段,总是人最多。
和那些又快又贵的动车比,这趟车走得不算快,但它有自己的定位。全车都是硬座,没有卧铺,摆明了就是服务短途、高频出行的人。4个多小时的路程,坐硬座也能接受,关键是票价实在。
说到票价,这可是K5036/5次的一大亮点。长春到通辽,硬座只要46.5元。对比一下动车二等座189元的价格,差了不少。对于学生、打工的朋友来说,这省下的钱可不是小数目。
有人可能会说,动车快啊。确实,动车能省点时间,但它有它的问题。比如D564次,一天就一趟,票还不好抢。要是没赶上,想中转?去沈阳北换乘一次,路上得多花3小时以上,更不划算。
暑运的时候,通辽到长春的动车,没座位的都能超过90%。这时候,K5036/5次就派上大用场了,它就像给紧张的运输线松绑的那根绳,让更多人能走得了、走得起。
这趟车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把科尔沁草原和吉林的工业区连了起来,草原的牛羊肉、吉林的工业品,借着这条线流动得更方便了。今年3月,金宝屯这些站点升级后,周边的乡镇也能享受到便利,老百姓出门赶集、看病都方便多了。
这趟车也有能变得更好的地方。在四平站换向要花32分钟,占了全程的11%,要是能快点,就能省出不少时间。还有,要是能在龙嘉站停一下,就能接上长春机场的客人,坐火车转飞机也方便。
车上的设施也能再完善完善。现在全是硬座,要是能加个餐车,或者多装几个充电口,就更贴心了。毕竟现在大家出门,手机没电可是件大事。
很多人都在想,这趟车能不能不只是暑运开,平时也固定跑?就像呼和浩特的K4556线那样,成为一条常规线路。这样一来,不管是不是旺季,大家都能方便地来往。
还有人建议,能不能搞点联程票?比如从长春坐这趟车到通辽,再转车去呼伦贝尔草原,一路玩过去。或者把车票和长春站的“春之约”服务、通辽的草原文化节结合起来,让出行更有乐趣。
其实,K5036/5次就像铁路网里的毛细血管,虽然不起眼,却把各个地方连得更紧密。它证明了,不是所有列车都得追求速度,有时候,实惠、方便比什么都重要。
当我们习惯了高铁呼啸而过的速度,这趟慢悠悠的绿皮车反而让人觉得亲切。它载着学生的期待、打工人的汗水、一家人的欢笑,在吉蒙大地上穿梭。或许,未来的交通,不只是比谁跑得快,更要比谁能让更多人走得舒心、走得踏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