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各行各业,汽车零售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与变革。
传统经销商模式在数字化浪潮中愈发显得“水土不服”。线下门店流量萎缩、消费者购车链路数字化需求激增、线上线下服务断层等问题集中爆发,让曾经支撑行业增长的传统模式陷入发展瓶颈。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5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上升至52.6%。传统渠道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环境。
在此背景下,一汽富华与汽车之家的战略合作,正以创新姿态为汽车新零售破局探出一条新路径。8月15日,一汽富华与汽车之家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高层领导齐聚签约仪式,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传统汽车经销商模式诞生于工业化时代,其核心逻辑围绕 "线下场景为王" 构建:依托实体展厅展示车型、通过销售人员面对面沟通完成交易、以区域网点覆盖实现服务触达。然而,当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时,这套运行了数十年的模式开始暴露明显短板。
这样的情况下,汽车未来新零售的方向逐渐清晰。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线下看车、线下成交”的单一链路,而是希望实现“线上选车比价、线下体验试驾、线上支付订车、全渠道售后跟踪”的闭环服务,以用户为中心的全周期服务将成为核心。
但传统模式中,经销商与主机厂、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割裂严重,消费者在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不一致、服务标准不统一,往往陷入“线上看了一堆参数,线下还是一头雾水”的困境。
更关键的是,数字生态强调的“用户洞察—精准匹配—个性化服务”链条,在传统模式中难以落地。经销商缺乏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深度分析能力,无法根据消费者浏览轨迹、咨询内容推送精准车型信息;主机厂的数字化营销资源也难以穿透层层经销商网络直达用户,造成营销资源浪费与转化效率低下。这种与数字生态的适配障碍,直接导致传统模式在用户获取成本、服务响应速度、交易转化效率等方面全面落后。
一汽富华与汽车之家的合作,恰恰切中了传统模式的数字化痛点。两者的结合,本质上是“线下实体优势”与“线上数字能力”的深度融合。
一汽富华凭借在汽车后市场的运营经验,完善汽车之家的线下服务体系。据了解,作为中国一汽的全资子公司,一汽富华聚焦 “车生态提供者、车生活创新者” 的战略定位,全力布局直营渠道。在租赁、二手车、文化、电商等后市场生态领域深入探索,通过二手车 “聚合平台”、“四库一盟” 文创产品开发,“富华大音” 新媒体营销等举措,践行 “4S+4C” 运营模式,为用户提供全价值链生态服务,在二手车行业已具备较强的市场影响力,拥有旗下全品牌稳定、优先的车源获取能力。
汽车之家则利用 AI 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为一汽富华的车源配置和市场推广提供依据。目前,汽车之家线上凭借精准流量优势及领先数字化能力,为消费者提供看车、买车、用车、换车全流程服务,并在 “ALL in AI” 战略引领下,自研 “仓颉大模型” 提升服务质量,站外横向布局 7 大新媒体平台,账号矩阵全网粉丝量超 6000 万,全域新媒体渠道覆盖,移动端日均用户量达到 7500 万。线下,汽车之家空间站销售渠道网络遍布 1-5 线城市,拥有 200 +销售渠道,还与平安车主生态融合,覆盖 200 多个城市,举办多场车展,平安产险在全国县城网点的覆盖率达到 99%,为其线下业务提供有力支持。
在具体实践中,双方构建的新零售模式呈现出三大突破性特征。其一,数据驱动的用户链路重构,通过打通汽车之家的用户行为数据与一汽富华的线下服务数据,合作体系能为消费者绘制完整的“数字画像”。其二,线上线下服务标准统一,形成一口价、全透明、无差别的服务体系,极大降低了用户的决策成本。其三,轻量化零售网络的高效覆盖,既能让用户在身边找到线下触点,又避免了传统 4S 店的资源闲置,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了运营效率的提升。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提升双方盈利水平和品牌市占率,聚力提升一汽品牌的市场份额及影响力,更将打破传统汽车零售的边界。随着合作的深入,这一强强联合的模式又将改变行业格局,开启线上线下融合全新渠道模式新篇章。
可以说,一汽富华与汽车之家的强强联合,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购车体验。消费者无需在多个平台间切换比价,也不用奔波于不同门店看车,通过双方构建的生态体系,就能在线上获取精准的车型推荐和透明的价格信息,到线下享受专业的实车体验和贴心服务,后续的用车、养车、换车需求也能得到一站式满足。这种体验的升级,将重塑消费者对汽车零售的认知,推动汽车新零售生态的发展和完善。
当然,这场合作的意义,远不止于两家企业的业务协同,更在于为汽车零售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样本。它证明汽车新零售的核心不是“用线上取代线下”,而是通过数字技术打破渠道壁垒,让线上流量与线下体验形成互补;不是 抛弃经销商,而是将传统渠道的实体优势转化为数字化服务的落地载体。
它们的合作为汽车新零售写下了清晰注脚,只有当汽车零售从 "渠道为王" 转向 “用户为中心”,从“信息不对称”转向“全链路透明”,从“单一场景”转向“全域融合”,行业才能真正拥抱数字生态的红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