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亿搞不定的车门,卡住了40万人的安全咽喉

#美女#

57.9亿搞不定的车门,卡住了40万人的安全咽喉

你们发现没,现在的车企都爱吹“智能驾驶”、“自动泊车”,张口闭口就是几百亿的研发投入。结果呢?一辆号称智能标杆的车撞了,最基础的机械门把手居然打不开。

这事儿就发生在小米SU7身上。2025年成都那场事故,车撞了,起火了,外面的人想救人,却对着四个门束手无策——隐藏式门把手在断电后彻底罢工。最后救援人员是靠破窗才把人弄出来的。

我查了资料才发现,这种设计根本不是个例。为了追求所谓的“科技感”和“低风阻”,现在一堆新能源车都把门把手做成隐藏式。但你们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工信部在2025年9月24日已经发文,明确要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了,理由是“存在安全隐患”。

这就很有意思了。一边是监管部门在紧急补漏洞,一边是车企还在拿这种设计当卖点。更魔幻的是,事故发生后,舆论关注的焦点不是“如何改进车门设计”,而是转向了“抵制黑公关”。

我不是要替谁说话,但我觉得这事儿真的本末倒置了。一辆车最基础的功能是什么?是保证乘员能安全地进去,更重要的是,在危急时刻能安全地出来。你智能驾驶再厉害,自动泊车再精准,如果连最基本的车门都打不开,那不就是舍本逐末吗?

57.9亿搞不定的车门,卡住了40万人的安全咽喉-有驾

有业内人士给我算过一笔账:给隐藏式门把手加个机械冗余,成本也就增加几十块钱。但就为了省这点钱,或者说就为了那一点点所谓的美观,车企就敢拿用户的安全去冒险。

更让我想不通的是消费者的心态。很多人买车时纠结的是“续航差50公里”、“屏幕小一寸”,却很少有人会问:“这车断电后能从外面打开吗?”、“紧急情况下有机械备用方案吗?”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我们都习惯了为那些炫酷的科技功能买单,却渐渐忘记了产品最本质的价值是安全。

现在工信部已经出手了,新规一旦落地,现在市面上很多车型都得回炉重造。但我想问的是:在法规完善之前,那些已经买了这些车的40万车主怎么办?他们的安全谁来保障?

说到底,科技应该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成为科技的牺牲品。当一辆车连最基本的车门都保证不了安全,再多的智能功能都显得可笑。车企是该醒醒了,消费者也该醒醒了——在生命安全面前,所有的科技感都不值一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