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交通管理部门发布通知,进一步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此前发布的有关规范,未按规定登记挂牌的电动自行车将禁止上道路行驶,违者可能面临50元至500元不等的罚款。
该政策旨在提升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有统计显示,在2024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中,涉及未登记挂牌车辆的案例占比较高,给事故责任认定和后续赔偿带来诸多困难。
01 登记挂牌流程简化,线上线下均可办理
为方便车主办理登记,多地交警部门推出了多项便民措施。据了解,车主可通过“交管12123”APP在线申请,也可前往交警大队、派出所、社区服务站等线下网点办理。
登记时通常需提供以下材料:车主身份证明、购车发票或车辆合法来历证明、车辆产品合格证。据实际办理反馈,整个流程大约只需10分钟,牌照一般在3个工作日内邮寄到家或可现场领取。
此外,部分省市还推出“带牌销售”服务,消费者在购车时即可同步完成登记挂牌,实现“买车即上牌”的一站式体验。
02 多项违法行为将被重点查处
除未按规定悬挂号牌上路外,交管部门还将重点查处以下行为:
改装提速:拆除限速装置,使最高时速超过25km/h;
电池改装:私自增大电池容量或更换不合格电池;
闯红灯、逆行:不按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线行驶;
不戴头盔:驾驶人或乘车人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
违规载人:超员载人或违规载物。
各地交警将在重点路口、路段设置检查点,采取现场执法与电子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电动自行车各类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03 信用档案试点,多次违法或将影响个人征信
据报道,北京市已率先试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信用档案系统。一年内多次发生交通违法的驾驶人,其行为将被记录在案,情节严重者可能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该系统拟记录的信息包括:
交通违法次数与类型;
事故责任认定情况;
车辆登记及检验信息;
相关保险费用缴纳记录。
信用档案未来或将成为保险费率浮动和相关业务办理的参考。多次严重违法的驾驶人,可能面临保险费率上浮、业务办理受限等后果。
04 加强销售监管,严查违规行为
市场监管部门也在加强对电动自行车销售环节的监管,严禁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多地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查处以下行为:
销售未获得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
虚假宣传车辆性能及参数;
提供车辆改装、非法提速服务;
销售不合格电池与充电器。
公开信息显示,江苏省在2025年第一季度查处了多家违规销售门店,查扣部分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并处以相应罚款。
05 完善道路设施,保障非机动车路权
各地住建和交通管理部门正持续推进非机动车道建设,优化电动自行车路权分配。主要措施包括:
增设机非隔离护栏;
优化路口交通设计,设置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
划定电动自行车停车区,规范停车秩序;
在部分路段设置超速提醒装置。
据悉,北京市计划在2025年完成数百公里非机动车道整治工作,重点解决非机动车道不连续、被占用等问题。上海市也已在多个重点路口设置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和待行区。
专家表示,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不仅有助于改善交通秩序,也更有利于保障驾驶人及其他道路用户的安全。随着新规逐步落地,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已有减少趋势。
有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同比均有所下降,反映管理措施初步见效,交通环境正在稳步改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