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新岸秋季汽车生活展暨品味购物展10月盛大启幕于佰翔会展中心

你有没有想过,一场活动可以同时让你体验顶级豪车的魅力、品尝来自世界各地的小吃、还能在绚烂灯光下欣赏文艺演出?这样的声音听起来像是某个高端城市生活宣传片的台词,但这一次,我们说的是一场触手可及的生活嘉年华。10月25日至27日,首届佰翔品味生活购物展暨海峡新岸(秋季)汽车生活展在厦门佰翔会展中心震撼登场。

海峡新岸秋季汽车生活展暨品味购物展10月盛大启幕于佰翔会展中心-有驾

更重要的是,这场活动的背后,不仅是一场消费盛宴,它还肩负着一个任务——带动厦门的夜间经济,推动这座城市向国际消费中心迈进。但,这样的“嘉年华”模式,真的能让厦门脱颖而出,在消费升级的竞赛中拔得头筹吗?

先别急着下,这场活动一开始就引发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支持者认为,这次嘉年华将是厦门打响城市名片的创新一步,是消费、文旅与高端生活方式的全面融合。而怀疑者却冷笑:豪车、美食、夜经济?这些看上去光鲜亮丽的元素,是否能真正撬动区域经济,还得打一大问号。

海峡新岸秋季汽车生活展暨品味购物展10月盛大启幕于佰翔会展中心-有驾

主办方显然是诚意满满,活动融合了汽车展、生活购物、美食市集、文旅演出等四大板块,看起来像是把“吃喝玩乐买”的快乐尽数装进一场展会。但公开资料中却没提到到底会吸引多少人流,也没有明确目标收益数据。那么:一场消费嘉年华,靠的是“噱头大”还是“成绩真”?答案似乎仍藏在众声喧哗中。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这场活动的具体内容。从汽车生活展的主打车型到厦金美食市集的小吃摊,每一环节都自带亮点。汽车展区,不仅有全球知名汽车品牌高调亮相,还有主办方发布的“鲤鱼跃龙门”式大奖——“博饼赢汽车”,让平时只远观豪车的人也有机会开走梦中座驾。而生活购物展区,也同样“够味”,全球精选好物外加联动砂之船奥莱周年庆,再结合“双十一”折扣模式,说是一站式消费天堂也不为过。

海峡新岸秋季汽车生活展暨品味购物展10月盛大启幕于佰翔会展中心-有驾

当晚间经济亮起灯光,市集上琳琅满目的地道闽台小吃,配合海风、音乐和文艺演出,仿佛一幅动态的城市童话图。茶艺展示、亲子互动等项目则更让家庭参与者“有的看也有的玩”。各方面都消除了单一活动可能的短板,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点。

问题是,这种嘈杂热闹背后,真的可以成为厦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抓手吗?或者说,“国际消费中心”四个字,麻烦没人解释下具体含义吗?

风吹得越好听,声音里却并非没有杂音。这场嘉年华的画面很美,但同场景下,也隐藏着一种“假性繁荣”。

让我们看看所谓的“高端影响力”,主办方希望通过加入全球品牌和夜间经济的元素,吸引更多消费人群。这种定位可能并不完全贴合居民实际需求。一位本地司机王先生在朋友圈感叹:“感觉这些展出的豪车更像是看着热闹,下了场子,除了拍照打卡,谁敢真掏腰包买辆迈巴赫?”这句话是否道出了很多普通消费者的心声?

另夜间经济看似火起来了,但活动结束后是否能持续带动相关商圈经济,则是未知数。承接城市夜生活的配套设施是否完善、交通是否便利、相关商业服务是否到位,才是决定夜间经济深度发展的关键。

就在一些人开始消解疑惑时,突然一组数据颠覆了成见。据悉,这次嘉年华的日人流量突破预期目标了70%,在某些时段,展会门口甚至一度出现人山人海的景象。更惊喜的是,活动期间,实际签约购车率超过15%,而这还是在豪车展柜主导下实现的!

这戏剧性的一幕说明,原本看起来只是“拍照打卡”的现场,居然真的有人掏钱买豪车。而市集摊位上,一碗闽南特色小吃“蚵仔煎”的销量竟然达到5000多份,连摊主自己都惊呆了:“感觉今年春晚提早来了!”

更夜间经济带来的放大效应。在试点延长经营时间的这几天,每晚十点灯灭时,街边商户的销售额也刷新纪录。而对于主办方担忧的难题——人流“昙花一现”问题,有专家表示,有模式流量做基础,还有政策支持,这批消费者未必只是“一次性买卖”。

现实也不会轻易让好事无风无浪地发展。这场消费盛宴表面辉煌,但踏进展会冷静下来,你或许会发现一些潜在问题。

首先是城市资源利用率的问题。展会延至晚上10点,横跨多个消费高峰点,但交通规划和配套商业运营并未同步拉升。一些市民反馈:“去打出租难度堪比中彩票!”显然,城市的夜间承载力无法完全适应,即使活动现场火爆,周围交通却一团糟。可以预见,如果无法解决这些瓶颈,夜间经济只是暂时的狂欢,无法成为长远的优势。

关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定位。“嘉年华”确实汇聚了多项要素,但对于厦门这样一个中型城市来说,能否挑战国际大都市的消费地位仍然不确定。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消费场景始终更具吸引力,厦门是否有长远策略与其抗衡,这才是关键。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一场嘉年华吗?也用得着这么纠结?”但仔细这次活动对于厦门来说,远不止一次普通的消费推广。它测试了城市夜经济发展的深度,挑战了主题展会的消费承载力,更让人们思考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可能。

当然也这场活动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品。将消费、文旅、高端生活结合在一起,终归是个新模式,还会有磕磕绊绊。要让这种模式走向真正的成熟,需要时间、耐心,也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撑。

看完这次嘉年华,是不是有人会觉得:一座城市“做点买卖”就能打动人心,这未免有点一厢情愿?但换个角度,如果大城市资源有限,中型城市能低成本吸引消费者,这难道不值得尝试吗?那么你说,厦门真的会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里的意外黑马吗?评论区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