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天空拉下灰色的幕布,雨滴开始敲打窗棂,许多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有些沉重,尤其是那些正准备出门开车的朋友们。
开车,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技能,在雨天似乎总会变得格外考验人。
平时宽敞平坦的马路,在雨水的浸润下,仿佛变成了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赛道。
大家心里可能都会犯嘀咕:不就是下点雨吗,怎么感觉车子不听使唤了?
为什么平时轻轻一点就停住的刹车,现在却感觉软绵绵的?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关乎安全的科学道理和驾驶逻辑。
根据我国交通管理部门长期的统计数据显示,雨天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要比晴朗天气高出三成以上,而在暴雨天气下,这个数字甚至会翻倍。
这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无数个真实案例总结出的沉痛教训。
今天,我们就用最朴实的大白话,好好聊一聊雨天行车这件事,把那些潜在的风险和应对的办法,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大家听。
在我们握住方向盘,启动车辆之前,有几项准备工作是绝对不能省略的,这就像上战场前必须检查好自己的武器装备一样,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安全抵达目的地。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视野问题。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外面下着雨,车里一开暖风或者人一多,前后挡风玻璃和侧窗上立刻就蒙上了一层白茫-茫的雾气,外面什么都看不清楚,心里特别慌。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物理现象,车内外存在温差,车内空气中温暖潮湿的水汽一碰到被雨水打湿的冰冷玻璃,就会凝结成无数小水珠,形成了雾。
这时候,千万不要一边开车一边手忙脚乱地用毛巾去擦,这短暂的分神极其危险。
正确的做法是,打开车上的空调除雾功能,将风向调到吹向挡风玻璃的位置。
如果是天气寒冷,就开启暖风;如果是夏季闷热的雨天,就打开冷气(A/C开关),冷气的除湿效果立竿见见影,能迅速让玻璃恢复透明。
解决了车内的雾气,我们还要看看车外的“装备”是否得力。
雨刮器,就是我们雨天最重要的视野保障。
出发前,一定要检查一下雨刮器的胶条有没有老化、变硬或者开裂。
如果你的雨刮器刮起来会在玻璃上留下一道道水痕,或者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那就别犹豫了,赶紧去换一副新的。
一副好的雨刮器花不了多少钱,但它换来的是清晰的视野和行车的安心。
其次是车灯。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天还没黑,开灯没必要。
但在雨天,开灯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被看见”。
雨幕会严重影响其他驾驶员的视线,打开近光灯和示廓灯,能让你的车子在灰暗的环境中变得醒目,有效提醒前后车辆你的存在,大大降低被追尾或剐蹭的风险。
如果雨势特别大,能见度极低,那就必须打开前后雾灯,甚至是双闪应急灯,并尽快驶离主干道,找个安全的地方停车等待雨势减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准备,是检查我们自己。
雨天开车,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路面湿滑、视线受阻、噪音干扰,这些都会加速驾驶员的疲劳。
如果你前一天晚上没有休息好,或者感觉身体不适,那么最好就不要勉强开车。
疲劳驾驶在任何时候都是大忌,在雨天这种“困难模式”下,更是将自己和他人置于险境。
做足了准备,我们开车上路。
路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更需要我们用智慧和技巧去应对。
雨天行车,最核心的原则就是一个字——“慢”。
因为雨水会在轮胎和路面之间形成一层“水膜”,这层水膜就像润滑剂一样,会大大降低轮胎的抓地力,导致车辆的制动距离显著变长。
有实验数据表明,在时速一百公里的情况下,干燥路面的刹车距离大约是四十米,而在湿滑路面上,这个距离会延长到六十米甚至更长。
这意味着你需要更早地判断路况,留出更长的反应时间和刹车距离。
因此,在雨天,请自觉将车速降低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尤其是在进入弯道、经过路口或者准备并线时,一定要提前松开油门,平缓减速。
与“慢”相辅相成的是“柔”。
雨天开车,切忌急打方向、猛踩刹车。
因为轮胎抓地力下降,任何剧烈的操作都可能导致车辆失控。
转弯时,要柔和地转动方向盘;刹车时,尽量采用“点刹”的方式,轻踩、缓抬,逐步降低车速,避免车轮抱死引发侧滑。
现在大部分车辆都配备了ABS防抱死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一脚踩到底,但最好的驾驶习惯永远是预见性地、平稳地控制车速。
在城市里开车,经常会遇到路面积水的情况。
看到前方一片水洼,千万不能凭感觉一脚油门冲过去。
首先要停车观察,判断积水的深度。
这里有两个非常实用的判断标准:如果水深没有超过排气管的高度,可以小心尝试通过;如果水深已经超过了车轮的一半,那就果断掉头绕行,绝对不要冒险。
因为水一旦从发动机的进气口被吸入,就会对发动机造成毁灭性的损坏,俗称“发动机爆缸”,维修费用极其高昂,而且这种情况保险公司通常是不予理赔的。
如果判断可以通行,也应该挂上低速挡,稳住油门,以一个恒定的、较慢的速度匀速通过,中途不要停车、不要换挡、不要收油,一气呵成。
万一,车辆不幸在水中熄火了,请牢记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千万不要再次尝试点火启动!
正确的做法是待在车里,立即打电话请求救援。
任何一次强行启动的尝试,都可能把原本可以修复的小问题,变成无法挽回的大故障。
最后,雨天行车还要特别注意观察路上的其他交通参与者。
要和前车保持比平时更远的距离,特别是不要紧跟在大货车后面。
大货车车轮卷起的水雾会像一道水帘,瞬间让你前方的视野变为零,非常危险。
同时,我们也要格外留意路边的行人。
雨中的行人撑着伞、骑车的人穿着雨披,他们的视线和听觉都会受到很大限制,有时为了赶路可能会有突然横穿马路等行为。
作为驾驶员,我们必须要有“我看得见他,他可能看不见我”的意识,在经过人行横道、公交车站、小区门口等区域时,主动减速,多鸣笛示意,耐心避让。
安全,源于对规则的敬畏,更源于一份对他人的体谅和责任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