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这个世界最魔幻的地方就在于,你以为的诗和远方,底下全是钢筋和混凝土。你以为的技术革命,内核全是生意和算计。
就像每次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前排起的长龙,和车主们那一张张被续航焦虑反复蹂躏的脸,看上去是一出现代都市的黑色幽默剧。
但你把镜头拉远,会发现这根本不是戏剧,这是一场早就设计好的大型沉浸式体验营销。
所有人的痛苦,都是另一群人的商机。
所有人的焦虑,都是资本的下一个PPT。
宁德时代,这个动力电池界说一不二的巨无霸,最近又开始整活了。
人家说,旗下的巧克力换电站,全国突破700座了,年底要干到1000座。在重庆深圳这些地方,已经搞出了“核心城区10分钟找站,99秒快换”的换电自由区。
听听这口气,自由。
这词儿用的就特别有灵性。
什么叫自由?就是让你在一种被安排好的框架内,拥有选择的幻觉。
换电这个事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了。蔚来的换电站一直被用户吹上天,也被对手黑出翔,核心争议无非两个字:成本。
蔚来那是把换电站当星巴克在做,搞的是品牌体验,是车主社交,是高端服务的一部分。每一个换-电站都是一个品牌图腾,不计成本地插在城市最显眼的地方,昭告天下:哥有钱,哥的兄弟们也有钱。
这是一种奢侈品逻辑,玩儿的是圈层。
但宁德时代不一样,这哥们是干电池起家的,骨子里流淌的是工业化和标准化的血液。他不做奢侈品,他做的是可口可乐,是麦当劳,是所有人都离不开的工业标准。
所以当宁德时代说要搞换电,他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服务几个高端车主,他想的是怎么把换电这件事,变成城市的水电煤。
水电煤的核心是什么?是垄断,是网络效应,是让你离不开。
你看他那个建站速度,一年要干1000座,是行业之前记录的四五倍。
这是什么概念?
这不是在搞基建,这是在打仗,一场针对所有充电桩和所有其他换电标准的闪电战。
正常人搞基建,是算着投入产出比,一铲子一铲子地挖。
宁德时代这种巨头搞基建,是直接拿钱当地毯,从天往下铺。用资本的厚度,去碾压时间的长度。
他们深知一个道理,在基础设施的战争里,标准比技术重要,速度比完美重要。
一旦我的换电站铺满了你目之所及的所有角落,一旦我的电池块成了市面上最通用的“硬通货”,那对不起,游戏规则就由我来定了。
到时候,你车企造车,就得考虑能不能兼容我的巧克力电池。你用户买车,就得掂量一下,是选择每次充电一小时的“煎熬”,还是选择99秒换电的“自由”。
这就是典型的“基础设施先行,生态圈地在后”的阳谋。
铁路修到哪里,文明就跟到哪里,生意就做到哪里。
宁德时代的换电站,就是新能源时代的铁轨。
你再看他那个区域布局,长三角179座,川渝123座,京津冀121座,大湾区116座。
发现没有?全是中国经济最活跃、人口最密集、新能源车渗透率最高的地区。
这不是漫天撒网,这是精准打击。先占领高价值区域,形成局部的网络优势,让这个区域内的用户“旦用难回”,然后再把这种优势复制到全国。
这套打法,互联网公司都玩烂了。滴滴和快的当年烧钱抢地盘是这么干的,美团和饿了么血战外卖市场也是这么干的。
唯一的区别是,互联网公司烧钱圈的是虚拟世界的用户,宁德时代烧钱圈的是物理世界的能源入口。
这事的想象空间,可比送外卖大多了。
一个换电站,表面上是给车补能的。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城市级的储能单元,是一个巨大的“能源海绵”。
电价波谷的时候,它可以拼命充电储能;电价波峰的时候,它甚至可以反向给电网输电,赚取差价。围绕着这几百上千个换电站,可以衍生出无数的能源服务和金融产品。
这才是故事的核心。卖电池赚的是产品差价,辛苦。搞换电网络,赚的是服务费、数据费、能源差价,这叫躺赢。
一个公司,从制造业思维,进化到平台思维,再进化到能源运营商思维,这中间的估值模型,差着十万八千里。
当然,光有基础设施的“炮台”,没有“弹药”也不行。
所以,最骚的操作就来了。
宁德时代联合广汽和京东,要在双十一搞一款“国民好车”,而且是在京东平台独家销售。
这步棋走得,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合纵连横。
你看这个组合:
宁德时代,提供标准化的电池和换电网络。他是能源的定义者。
广汽,传统车企巨头,拥有强大的造车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他是载体的制造者。
京东,国民级的电商平台和物流巨头,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和无与伦C端的孔不入的触达能力。他是渠道的掌控者。
这三家凑在一起,想干什么?
他们想绕开所有中间商,绕开所有4S店,直接把一辆为换电而生的车,塞到你的购物车里。
这辆车可能没有花里胡哨的智能座舱,没有秒天秒地的零百加速,但它会有一个你无法拒绝的价格,以及一个“从此告别续航焦虑”的承诺。
当一辆车,它的购买和使用成本,特别是能源补给的便利性,被优化到极致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一个大件消费品,它会变成一个快消品。
这就是“国民好车”这四个字背后的杀气。
它瞄准的,不是那些追求个性的极客,而是那些对价格敏感、注重实用、被充电问题反复折磨的沉默的大多数。
一旦这个模式跑通,会发生什么?
首先,其他车企会非常难受。跟不跟?跟,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电池标准,加入宁德时代的“换电联盟”,把自己的命脉交到别人手上。不跟,你的用户就要在充电站里苦苦煎熬,眼睁睁看着隔壁的车99秒满血复活,扬长而去。
其次,充电桩企业会很受伤。本来以为抱上了新能源的大腿,结果人家直接釜底抽薪,玩儿换道超车了。
最终,用户得到了便利。但代价是,你被更深度地绑定在了一个生态系统里。你买的车,用的电池,换电的服务,甚至未来的保险、保养,都可能被这个联盟打包安排得明明白白。
你看,资本从不创造需求,它只是将你的痛苦打包,然后用一种更高效、更成瘾的方式,再卖给你。
那个所谓的“换电自由区”,本质上是一种“被圈养的自由”。
自由的边界,是换电站的覆盖范围。自由的代价,是你必须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员。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无条件的自由。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宁德时代这一盘大棋,落子飞快,杀气腾腾,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建立起最高的壁垒,让你没得选。
这背后,是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洞察,是对商业规律的极致运用,是一场关于未来能源格局的豪赌。
而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能做的,或许就是在他们修好的康庄大道上,一边享受着99秒换电的便利,一边假装忘记了,这条路的收费站,也是他们修的。
你说,魔幻不魔幻?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