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运钞车上路,司机一路愁续航,队长全程怕意外

说真的,最近看到那台纯电运钞车的介绍,我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不是因为那车有多牛,什么5米多的车长,1.87米的宽度,防盗报警,射击孔……这些玩意儿,都是标配,换个壳子的事儿。

我愣住,是因为这事儿本身透着一股子魔幻现实主义的黑色幽默。

纯电,运钞车。

这俩词儿凑一块,就像你跟我说,一个浑身肌肉的彪形大汉,决定以后只吃素,而且每天必须练瑜伽。

你第一反应不是敬佩,而是想乐,然后心里犯嘀咕:哥们儿,你这图啥呢?能行吗?

这事儿的核心矛盾,根本不在于它有多少个座位,轮胎是15寸还是16寸。关键在哪儿?在于这玩意儿把两种八竿子打不着的“焦虑”硬生生拧在了一起,搞出了一个1+1大于2的巨大精神内耗现场。

哪两种焦虑?

第一种,是“里程焦虑”,所有开电车的朋友们,咱们都懂。手机电量低于20%你心就慌了,开着电车在高速上,眼瞅着续航里程掉得比你的头发还快,服务区充电桩前排着长龙,那种感觉,堪比内急找不到厕所。这是一种现代都市病,是一种被数字和百分比支配的恐惧。

第二种,是“安全焦虑”,而且是顶级安全焦虑。运钞车里装的是什么?是钱,是真金白银,是能让好人变坏、坏人更疯狂的玩意儿。车里坐着的押运员,那是在刀尖上讨生活,精神得时刻绷着一根弦。他们面对的,是人性最贪婪、最不计后果的那一面。

现在,你猜怎么着?

有人天才般地把这两种焦虑,打包塞进了一个铁盒子里。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吗?

盛夏,午后两点,北京东三环堵得跟停车场似的。车里,三个小伙子,全副武装,脑门上全是汗,手里的家伙都攥出水印儿了。他们不是热的,是急的。

“队长,还剩15%的电了……空调,要不关了吧?”

“关个屁!这天不开空调能出人命!前面还有多远?”

“导航显示……还有8公里,预计到达时间……55分钟。”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此时此刻,车窗外,某个骑着共享单车的大爷,可能都比他们有安全感。车厢里那一沓沓红色的“老人家”,在他们眼里估计都变成了红色的电量警告。

纯电运钞车上路,司机一路愁续航,队长全程怕意外-有驾

这哪是运钞车?这简直就是一个移动的“压力测试舱”。

这事儿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儿。我们总以为,技术的进步,是为了解决问题,让生活更美好,更方便,更安全。但很多时候,一些“创新”的出现,并不是为了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而是为了解决提出这个创新的人的“表达欲”。

纯电运钞车上路,司机一路愁续航,队长全程怕意外-有驾

说白了,造一台纯电运钞车,在现阶段,它到底解决了一个什么样的“刚需”?

是为了环保?我信你个鬼。全中国跑在路上的运钞车才多少辆?就算它们全换成烧油的,那点排放量跟大货车比,跟工厂比,算个毛毛雨。为了这点环保的“政治正确”,去牺牲最最核心的安全冗余,这买卖,划算吗?

纯电运钞车上路,司机一路愁续航,队长全程怕意外-有驾

是为了省钱?电费是比油费便宜,这账谁都会算。可运钞这个行当,成本的大头从来都不是油钱,是人力成本,是安保成本,是保险成本。万一,我是说万一,因为电量问题在路上趴窝了,导致了什么意外。那一次事故的损失,够你这车队加一辈子油了。这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所以,扒开那些“新能源”、“智能化”的光鲜外壳,这事的内核可能是什么?

我估摸着,这更像是一场“向上管理”和“品牌公关”的杰作。

你想想,你是这家安保公司的老板,或者是这家汽车制造厂的领导。年终总结PPT上怎么写?

“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号召,率先推出全国首款纯电运钞车,引领行业绿色转型……”

多漂亮!多有远见!听起来就像下一个时代的领航者。至于开车的兄弟们会不会在半路心惊胆战,那都是执行层面的“小问题”,是可以“克服”的困难。

这就像什么呢?就像很多公司非要搞个APP,不管你是个卖煎饼的还是开修脚店的。产品经理画着精美的原型图,PPT上写满了“打通线上线下闭环”、“构建私域流量池”、“赋能终端用户”。老板听得龙颜大悦,觉得自己的事业马上就要插上互联网的翅ăpadă。

结果呢?用户骂骂咧咧,觉得远不如打个电话来得方便。开发和运营的成本,把卖煎饼那点利润亏得底儿掉。

纯电运钞车上路,司机一路愁续航,队长全程怕意外-有驾

纯电运钞车,在我眼里,就是金融安保领域的“强制APP”。

它看上去很美,符合一切关于未来的想象。但它忽略了一个最根本、最朴素的道理:在某些特殊的、事关生死的领域里,“可靠”这两个字,永远比“创新”更重要。

运钞车这东西,它的核心使命就一个字:稳。

像一头老黄牛一样,皮实、耐操、不爱出毛病。油门踩下去,它得走;刹车踩下去,它得停。把它扔在零下四十度的漠河,或者零上五十度的吐鲁番,它都得能正常点火。它不需要百公里加速有多快,也不需要车机系统有多智能,更不需要能用语音控制天窗。它唯一需要的就是,在任何极端情况下,都能把钱和人,安全地从A点送到B点。

从这个角度看,一台轰鸣作响、冒着黑烟的柴油车,可能都比一台安静、环保但续航不定的电动车,更让人有安全感。

因为它代表着一种确定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押运路上,这种“确定性”就是最宝贵的资产。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骂我了,说我老古董,抵制新事物。

别急。我从不抵制技术进步。我相信未来,可能十年、二十年后,电池技术突破了,充电像加油一样快,充电桩比垃圾桶还多,到时候运钞车肯定也是电动的。

但我反对的是一种“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虚浮。

我们这个时代,好像得了一种“创新强迫症”。一个产品,如果不跟“智能”、“云”、“大数据”、“AI”、“新能源”沾点边,就好像不好意思拿出手,就好像是上个世纪的古董。

于是我们有了可以联网的智能马桶,有了带屏幕的智能冰箱,有了教你“正确”刷牙的智能牙刷,现在,我们又有了让你时刻担心电量的纯电运钞车。

纯电运钞车上路,司机一路愁续航,队长全程怕意外-有驾

我们沉迷于给旧事物套上新概念,却很少真正去想,这个“新”到底带来了什么价值,又带走了什么代价。

纯电运钞车上路,司机一路愁续航,队长全程怕意外-有驾

那个干燥的说明书里提到了,驾驶区和运钞区分隔,后门双层密封,还有屏幕可以看四周。这些都是应有之义。但它没告诉你的是,这块屏幕上最重要的信息,可能不是后方有没有可疑车辆,而是那个红色的、不断下降的电量百分比。

它会像一个倒计时,时刻提醒着车里的每一个人: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

所以,你问我这台纯E运钞车表现如何?

要我说,作为一件放在展厅里,供人参观、写进报告里的“展品”,它表现完美。

但如果真要拉着一车钱上路,我还是想问开车的那个兄弟一句:

“哥们儿,你带充电宝了吗?”

这事儿你怎么看?要是你,敢开这玩意儿拉一车钱吗?评论区聊聊呗。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