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词火了,叫“预判式拥堵”。
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大家现在都学聪明了,都知道节假日头一天和最后一天堵得像个人间炼狱,于是纷纷提前请假,提前出发,试图用自己的小聪明去预判大众的愚蠢。
结果就是,所有的小聪明汇集在一起,变成了更大的愚蠢。本来应该是高峰的时间点,车不多,反而是一些鸟不拉屎的非主流时段,比如周四的下午,高速上堵得跟三体人锁死地球的舰队一样,动弹不得。
这不是交通问题,这是一场盛大的、充满了后现代行为艺术感的集体性自我毁灭。
每一个堵在路上的司机,都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是那个唯一掌握了错峰出行秘籍的诸葛亮。他们出发前,沐浴更衣,打开三个地图APP,对比了过去五年的大数据,甚至可能还算了一卦。他们得意洋洋地握着方向盘,感觉自己骗过了全世界。
然而,当他把车开上那条通往假期的沥青炼狱时,他会发现,前后左右,都是和他一样自作聪明的“天选之子”。
大家在一条无法掉头的路上,用时速五公里的速度,互相打量着对方脸上同款的懵逼表情。这哪里是高速公路,这分明是一场大型的“谁是傻子”主题年会,而所有人都是获奖嘉宾。
这种场景,和当下的汽车市场,不能说有点关系,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所有车企都觉得自己能预判对手的预判。你以为我要在20万的市场卷,其实我直接杀到15万,不讲武德。你以为我要跟你拼配置,其实我直接掀桌子,连价格带打骨折,我不过了,你也别想活。
如果说以前大家是在一个餐厅里抢蛋糕,现在则是直接比赛谁能先把餐厅给爆了。最好的营销,就是自爆。要么一步成仙,要么当场成盒。
消费者在高速上的“预判式拥堵”,车企则在市场上搞“预判式发疯”。大家都觉得自己手握屠龙之术,结果发现,满世界都是龙,而且每一条龙都觉得自己才是屠龙勇士。
这种癫狂的内卷,在堵车的场景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你可以想象这么一个画面。一个大哥,刚提了最新款的理想L9,号称500万以内最好的SUV。他在车里,冰箱彩电大沙发一应俱全,一边给娃放着动画片,一边喝着冰可乐,脸上洋溢着中产阶级的从容。他甚至打开了NOA,想让车自己跟着走,以彰显自己站在科技之巅。
结果呢?车流三个小时没动过。
他的NOA因为长时间低速运行,系统过热,直接罢工了。他的大彩电把增程器的电都快耗光了,发动机开始发出绝望的嘶吼。他引以为傲的智能座舱,此刻变成了一个高科技的铁皮棺材。
而他隔壁车道,一个开着十年车龄老捷达的大爷,慢悠悠地摇下车窗,从后备箱摸出一个小马扎,一个卡式炉,开始煮泡面。那香味,飘进L9的智能恒温空调系统里,比任何米其林餐厅的味道都更具杀伤力。
这一刻,什么智能,什么科技,什么生活方式,都败给了一桶康师傅红烧牛肉面。
自动驾驶的最终归宿是什么?不是代码,不是激光雷达,而是这位煮泡面的大爷。只要大爷愿意,他能在应急车道上完成一场满汉全席。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三体人看了都得递根烟。
讲真,我作为一个奔四的中年人,曾经也无比迷信“规划”的力量。我会提前一周研究路线,把堵车点精确到每一个匝道口,甚至会为了避开一个 সম্ভাব্য的堵点,绕行几十公里。
我觉得自己掌控了一切。
直到有一年,我被堵在一条我自以为万无一失的“秘境之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骑着电动车的老头乐,载着他老婆和一条狗,从旁边的小土路上一路绝尘而去,甚至还回头给了我一个关爱智障的眼神。
那一刻,我悟了。
我领悟到,在绝对的混乱面前,一切精密的计算都是笑话。你试图用逻辑去战胜一个不讲逻辑的系统,本身就是最大的不逻辑。
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承认自己的无能,并享受这种无能为力的状态。
就像奔驰车主,他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徽标带来的“我不在乎性价比”的资格。就像特斯拉车主,他买的不是车,是一种“我与你们这些凡夫俗子不同”的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堵在路上的人也是一样,大家最后比的不是谁的车快,而是谁的心态先崩。谁先开始狂按喇叭,谁就输了。
真正的高手,是那个在堵了五个小时后,还能在车里跟着凤凰传奇一起摇摆的哥们。他不是在开车,他是在修仙。高速公路是他的道场,拥堵是他的天劫。他正在经历一场九九八十一难,只要渡劫成功,他就能立地成佛。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品,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车企们现在也悟了这个道理。
为什么技术越来越玄学?什么800V,什么碳化硅,什么一体式压铸。消费者真的懂吗?不懂。但听起来很牛逼,感觉自己买了之后,就能在下一次“预判式拥堵”中占得先机,仿佛装了这些东西就能一键开启任意门。
为什么价格战越来越疯狂?因为车企发现,消费者的耐心是有限的。与其跟你讲那些花里胡哨的技术,不如直接给你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简单,粗暴,有效。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沟通,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要把你干死。
这根本就不是路,这是对现代文明的公开处刑!
所以,面对“预判式拥堵”,我们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别办。
你所有的挣扎,所有的预判,都只是让你堵得更心塞而已。你以为你提前出发,就能把别人甩在身后。但你忘了,在通往傻逼的道路上,你永远不会独行。
真正的最优解是什么?
是躺平。
与其花三个小时研究路线,不如花三个小时下载好剧和歌。与其计算怎么能快十分钟,不如计算一下车里带几包薯片几瓶可乐最合适。
或者,终极的解决方案是,别出门。把假期的酒店钱、油钱、过路费省下来,点一个礼拜的豪华外卖,你会发现,幸福感比堵在路上看别人煮泡面强一万倍。
最终,你会发现,那个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汽车长龙里的外卖小哥,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速度与激情。他和你那几十万的铁盒子,共同构成了一幅荒诞但又无比真实的画面。
而这,就是生活。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