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宇通客车亏了5500多万,差点撑不下去。
可谁能想到,仅仅四年后,它一年就赚了40多个亿。
这个河南车企居然从破产边缘翻身,还干掉了日本丰田的垄断。
现在它是全球客车老大,这反转比电视剧还精彩。
上世纪90年代,郑州客车厂都快活不下去了。
国家取消统购统销,订单没了,车子卖不出去。
工人们没事干,只能接私活焊防盗门混口饭吃。
那时候,谁都觉得这厂子迟早要关门。
转机来得有点意外。
农民工开始大规模南下打工,火车票难买,飞机票太贵。
大家只好挤长途汽车,但座椅硬邦邦,一路受罪。
有个叫汤玉祥的车间主任,注意到了这个痛点。
他琢磨着:能不能把座位改成卧铺? 让人躺着出门。
说干就干,厂里拼尽全力搞研发。
1993年,企业改制成了宇通客车公司。
第二年,全国客车销量都在跌,宇通却逆势暴涨98%。
卧铺客车一推出,直接卖爆了,打工仔们爱得不行。
1997年,宇通成功上市,成了中国第一家客车上市公司。
但汤玉祥没打算躺平,他盯上了高端市场。
那时候,商务客车全是日本丰田柯斯达的天下。
国产车被嘲笑土气、低端,没人觉得能打赢日系。
宇通偏不信邪,砸了4个亿,埋头研发十年。
2015年,终于搞出了T7高端商务车。
这车名字谐音“提气”,就是要争口气。
一上市就打破了丰田的垄断,国产车第一次挺直腰板。
别的车企忙着造轿车、重卡,想多捞点市场。
宇通却只专注客车,一根筋往下钻。
后来校车事故频发,孩子们坐改装车不安全。
宇通又较真了,对标美国标准,造出“长鼻子”校车。
2008年,首款专业校车推出,连卖15年全国第一。
它还参与定了10多项国家标准,让校车告别改装时代。
2011年,宇通销量冲到4.6万辆,成了全球大中型客车冠军。
2016年,更是突破7万辆,风光无限。
好日子没一直持续。
高铁普及了,私家车越来越多,客车需求咔咔往下掉。
从2017年开始,宇通销量一路滑坡,到2020年直接亏钱。
危机逼得他们不得不变阵,海外市场成了救命稻草。
其实早在2004年,宇通就试探着走出国门。
那一年出口额只有505万美元,不算起眼。
但布局早就有基础,等到全力转战时,机会来了。
他们不像别人只卖车,而是玩“一站式服务”。
在哈萨克斯坦建散件工厂,培训本地工人。
全球设了330多个服务站,覆盖95个国家。
故障修复率98%,比很多本地品牌还靠谱。
车也不是硬塞,而是按各地需求定制。
挪威冷到零下25℃,就搞抗寒纯电客车,续航374公里。
沙特热得像烤炉,加强空调系统;以色列人个子高,就把驾驶座调大。
2024年,出口销量冲到1.4万辆,欧洲市场复购单不断。
甚至拿下丹麦订单时,人家最初嘲讽:“中国企业,这儿没你们的路! ”
宇通没吵没闹,只说:“先试再买。 ”
一年后,丹麦司机自己夸:“这车极寒天照样稳。 ”
结果宇通纯电车占了一半丹麦市场。
2023年海外收入104亿,占全年营收三分之一还多。
新能源更是宇通的隐藏王牌。
1999年,别人还在燃油车打转,它就搞出了纯电客车。
2024年卖新能源车1.3万多辆,暴涨93%,行业第一。
L4级自动驾驶巴士“小宇”已落地六国,拿中美新三国测试牌照。
研发肯砸钱,每年投营收5%以上。
2020年研发花了15.5亿,比例超宝马的6.3%。
国产激光切割设备、高自动化产线,全是自研突破。
现在它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拿过工业大奖和科技进步奖。
当然难题也不少。
比亚迪靠性价比抢市场,2025年2月占率冲到7.33%。
新能源补贴退坡,现金流压力变大。
中东要求本地化生产60%,利润可能被挤压。
但国内“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公交采购,宇通新能源公交销量增118%。
旅游复苏,轻客产销量上半年涨74%。
海外出口量同比增长33%,欧洲复购单持续增加。
从焊防盗门到全球销冠,宇通没走捷径。
它就信一件事:认准一个领域,往死里深耕。
亏损时没转向,赚钱时没膨胀。
这份偏执,让它成了中国制造里最硬的那块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