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门口那条烂路,一到早高峰堵得人仰马翻,电动车、三蹦子、老年代步车全挤成一团。有支摊的老赵跟我说:“你小孙子那车限速25公里?那不跟蜗牛差不多,外卖小哥还哪挣得着钱!”说这话也没错。最近听说9月份电自行车的新规又要上路,限速还是死卡在25km/h,坊间那叫一个议论纷纷。
去年入手的那辆车,本想图个省心,一份国标合规手续齐全。可拆箱第一天,邻居老李就过来唠叨,“这速度啊,堵车都不敢走快点!孩子上学得起大早。二娃抱着书包在后座直打哈欠。”还真不是小题大做。我隔壁那位送餐的大海哥,常年骑电动车送餐。问他:“你这速度卡的慌不慌?”他只嘿嘿一笑,压低声音讲,“25是写给交警看的,真要赶单解个速才跑得赢,厂里师傅都这样。”
当然这不是一两家的问题。央视前后两拨都去“改装街”暗访过,商家倒也不遮掩,直接喊出“随便想调多快都行”,搭配上续航150公里的“外挂电池”都能上。其实圈子里都晓得,电动车这点儿动力,限速一上去,尤其是骑着上坡或带点儿人——有些人还喜欢“一拖二”,搞点外卖接送的活儿,根本带不动。前阵子有个师傅半路憋火,爬坡还倒溜了半米,险些撞到护栏。
最尴尬是有些冷门配置,卖家嘴上不提。头几年城西马路牙子上倒腾过一批二手雅迪,带的是双电池快取槽,说白了就是方便偷偷换“增强电池”再解锁限速。甚至有群友给我拍过照片,显示仪表盘藏了一个小按钮,专门对付限速查车。其实这才是普通人对出行“安全”二字的实际理解——不是每次都能跑到交警面前被查得明明白白。
有人调侃,说咱花钱买了个合规慢车,还不如堂堂正正骑摩托。有道理,前面那哥们刚考完驾照,准备换个轻便小摩。50公里时速听着不吓人,对应城市里那种午休送餐、跑长一点距离,正合适。关键摩托就是要求高,灯光、刹车啥啥都讲究,人还得考证买保险。只不过过去多少年了,摩托大城市里还是见不着阳光,禁摩那禁令一顶就是二十年。
不过也别把摩托吹太神。去年五一有次朋友聚餐,厂里一个研发说很有意思,他们新出的那批电动轻摩,做了ABS和霍尔传感,通过监控大数据动态调速——本意是为了安全。偏偏有车友吐槽,开着ABS反而刹不住灵,跑得急了还不如没有那系统。“半生熟的科技还不如直接提高限速。”类似的槽点在本地车友群里三天两头有人提起。
限速里头也有不少误区。有人以为速度越低越安全,但去年南桥路有起小事故,两个电动车僵在一块卡死,碰倒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后来看交警处理,主因是限速后加速变慢,避让空间不足,反而小擦挂频发。销售张姐说得明白:“你越慢,后边催得越狠,容易出乱子。”
不同城市对出行工具的需求真是不一样。我老家那边,属于丘陵,坡道连绵。听说那边亲戚买的电动车,不管新不新,一定第一时间找维修铺偷偷刷动力。不见得图速度,就是上坡不掉链子。有的还考虑到本地时节阴雨多,自己换个防水插头套子,防止电池短路,修车师傅还有个顺口溜:“慢车怕水,快车怕管,别省那几块钱。”
对比一些小众品牌,比如有人转手入过新日极简款,说车身虽然轻,减震却是偷工,一过小区减速带哐当响。跑得快就剩一身颠,客户体验一地鸡毛。反倒一些十年前的老值钱车,铁架子沉、续航不行,但怎么改都不容易烧电机。说到新老交替,大海哥还不服气,觉得还是老式那种耐用。
翻来覆去,一个问题悬着:限速真能消灾?还是催生地下市场的无解循环?前路未知。
群里聊着聊着,有人发段子照片,说等哪天禁摩一解除,老电车全成二手市场抢手货。老李点评:“那都扯,真让摩托进城,修车铺赚得才热闹,到时候得看看谁先混熟维修店的师傅。”谁爱琢磨速度,谁惦记养车,这城市生活终究是自己的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