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吗?宝马iX3的预告图终于放出来了,这可是全新一代的大动作。
要说这新车,外观一出来就拉满了悬念,车圈的大咖小白都“扒拉眼睛”想多挖点料。可惜官方只抖了个皮毛——你让我说,这动作吊人胃口,比悬疑剧还刺激。
一张模糊带滤镜的预告图,能看出啥?就一个问题,不愧是宝马,神神秘秘这套非常溜。
但行吧,既然官方都暗戳戳推波助澜,那我们何妨跟着揭开这层“面纱”,瞅瞅iX3到底玩了哪些花样?
照例,咱们就从你我都关心的地方一个一个扒。
先说造型吧。
第一眼瞅见预告图,谁都得承认,这iX3和之前火得一塌糊涂的Vision Neue Klasse X概念车长得还真颇有兄弟相。
怎么个像法?那“小一号”的双肾格栅,带着一圈发光边,简直亮瞎老宝马粉的钛合金狗眼。
而那双箭头状的日行灯,不仔细瞅根本发现不了内外组居然还有大小之分,有点反差萌的意思。
说白了,宝马是琢磨透了怎么掏年轻人的钱包,把这些科技感仪式感一股脑堆进小细节。
然后就是灯组和格栅之间还额外安排了一抹独立造型灯。
这玩意儿吧,有点类似市场上搞“隐藏式扰流板”的路子——实用不谈,撞脸不多,辨识度一流。
有人说,这会不会显得多此一举?
呵,你琢磨琢磨,现在开宝马上路可不能像拥堵路上的一粒米糠,人群里就得一眼被“拎”出来,明白不?
除此以外,预告图再看的出来,宝马没玩虚的,传统后视镜还在,机盖上的凌厉棱线也清晰可见。
这些细节要么为了线上“钢铁直男”们的造型控背书,要么就是纯属缅怀经典。
至于大灯下包是什么样子?紧闭大门,神秘值拉满,不放图、不给看,嗨,有本事您猜呗!
但值得玩味的是,宝马话里行间拼命强调“纯电SAV依旧有驾驶乐趣”,这里头的玄机你懂的。
传统油车的灵魂,宝马不舍得扔,电车时代也得拧出点“人车合一”的调调来。
咱分析着,这可能就是宝马和友商自信分界线之一。
接着说点有“国情味儿”的猛料。
宝马死忠粉都知道,豪华品牌要想在中国扎根,啥最紧要?
工厂本地升级加长,这才是不变法门。
符合“中国胃”,才配“国民老公”。
有点像奶茶加珍珠,每一口才贴切本土口感。
明摆着,宝马要在2026年沈阳扎实地上马国产长轴距iX3L,还打了个“极寒-45℃无压力”的底牌。
冰雪毛裤都不用布置,直接实测凛冬能扛住,纯给地道中国用户点“实诚”。
老铁们是不是该刷个“呵呵,终于不寒酸了”的弹幕?
数据控们的最爱,来了。
坊间之前传的版本,就是现在推测的海外标轴iX3那一串长宽高——4780毫米、1895毫米、1635毫米,轴距2895毫米。
空间无敌的后备箱,520升可扩展到1750升,搬家拉货——不用求人,自己能搞定。
真要追求极致还得看续航,哪怕听着有点玄乎,800公里(WLTP)上下漂浮,嗨,这电池新科技每年都升级,过几年搞不好就能赶超柴油货车。
十分钟充满350公里续航?
以前明星带货能有这效率,早都成百万粉了。
新国标CLTC都喊到九百公里,这谁还焦虑堵车、周末出远门半路抛锚?
翻到动力这页,宝马也是“左手绅士、右手狂暴”。
40、40 xDrive、50 xDrive、M60 xDrive,一个个听着就带劲。
拿50 xDrive举个栗子,燃料电池容量107.9千瓦时,双电机布局,前马力165、后322——听不明白没事儿,4.9秒百公里加速,路上闪电侠说的估计就是你。
最高两百一时速,电动车界的小火箭算了,不跟标致F1要“比飞”。
这些数字有人吐槽“秀肌肉没啥用,限速城内跑黑灯瞎火能有多快?”。
嗯,且不争这虚名,有总比没有好,买车就图一个踏实心安。
往里头看,宝马这次内饰也玩“极简”。
过去言必称“豪华包围感”,现在不如直接和特斯拉抢蛋糕,搞平行四边形触摸大屏,17.9英寸“亮瞎眼”水平。
谁还稀罕那一堆按键?
没仪表盘了,全息平视也上线,左边三块定区,右边六个自定义,自由搭配显示内容,谁说智能只看品牌历史?
结果iDrive旋钮居然下岗,说是“使用率低”其实明眼人都懂,设计转型也省点钱、少点麻烦。
“物理控”用户小声嘀咕,“我的童年回忆没了”。
很现实,但拥抱趋势也是没法子的事。
方向盘再缩小点,把所有显控入口都塞进去,按键背光闪闪的,加上主动触觉反馈,吃鸡游戏手柄的内味就拉满了。
3D抬头显示在部分高配还得单买,科技值和选装费,宝马两头都不放过你。
冷静下来看,这套内饰能不能圈粉,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不可否认,宝马确实在慢慢把智能体验往极致去卷。
这里还有个有意思的现实,就是各家新能源技术的较量,说白了谁都不服谁。
宝马这套动力系统、智能座舱配置、空间设计,都是朝着行业新天花板去卷的劲头。
话说回来,前面提到那一堆参数,4.9秒加速,800公里续航,这些数据当然是亮眼的。
但你说这真就是买车的全部考量?
朋友,别傻了,智能化、舒适感、品牌面子全得一锅端,普通消费者的内心,那叫一个“贪心”。
暗自琢磨一下,这车最终上市卖多少钱才让人既不背着贷款喘不过气,也不至于觉得掉了“宝马”的逼格?
还记得那些年主打“入门电车不入门”的豪华品牌套路,这次宝马敢不敢来点新花样,谁也没底。
说到实用,宝马说了,极寒抗冻测试过了,数据有目共睹。
但实际北方冬天凛冽嗖嗖,还得配点暖宝宝和厚羽绒服,这点估计宝马工程师也有压力。
实测和宣传肯定有出入,如何解决“虚焦”?老球迷只能拭目以待。
排除掉那些官网和发布会上的华丽辞藻,这次iX3的确很有看头,既有传承的影子,又不乏破格的创新。
外观、动力、智能化,宝马有野心,也不失沉稳。
但吧,问题可是扎扎实实的摆着。
国产长轴距,到底调教得符合不符合中国消费者胃口?
智能座舱、去旋钮极简,到底是未来还是“割裂”?
这些东西,老实说,说破天之前也只有用户开上几个月才敢拍胸脯下定论。
数据参数终究亮眼,实际体验才算硬道理。
一圈细流剥开,各种矛盾与新意,宝马iX3的牌桌上暗流涌动。
每个环节都藏着些小心思,但整体看下去,宝马确实赌上了“下一代智能豪华标杆”这个头衔。
有人嘀咕,电车市场这么卷,真能赢吗?
但决战未起,谁敢说最后赢家姓谁?
新能源战场,笑到最后的人从来都不只是拼技术、拼续航,更多时候拼心法、拼情怀。
宝马有底蕴,也有学习能力,虽不能保证每一手都妙到巅峰,但愿意“走正步”,敢去试水,已经是对自我的一种颠覆与答卷。
市场,终归还是消费者说了算。
最后大家聊聊,你最关心新iX3哪一点?智能体验、驾驶乐趣,还是价格能不能亲民点?留言区等你来抬杠!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