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头九个月,山东新能源车产量直接飙了379%——你没看错,不是37%,是379%。
这数字一出来,连安徽、广东这些老资格汽车大省都愣住了。
谁干的?
青岛。
别再以为青岛人只会喝啤酒撸串了,人家现在造车比炒菜还快。
去年前三季度,山东总共造了51万辆新能源车,青岛自己就扛下40万辆——算下来,每天5000辆新车从厂里开出去,跟下饺子似的。
为啥这么猛?
你看今年青岛一口气新增三条滚装船航线就明白了。
滚装船是干啥的?专门运整车出海的。
没那么多车,谁会傻乎乎去开新航线?
奇瑞在即墨建的总装车间,机械臂来回挥舞,50秒一辆新车下线。
车一落地,直接拉到码头装船,厂里几乎看不到库存。
不是卖不动,是根本来不及堆。
为啥这么抢手?
国内卷价格,国外抢破头。
比亚迪、长城、上汽……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销量动不动翻十倍、二十倍,有的甚至涨了30倍。
老外不是傻,是真香——便宜、靠谱、技术还不差。
关键在哪?
供应链。
山东本地啥都能做:电池、电控、车身结构件,全链条打通。
光是电池包,每度电成本就比江浙低40块。
别小看这40块,一辆车省几千,卖到国外就是碾压式优势。
不光乘用车猛,商用车也杀疯了。
重汽搞出“车电分离”——车可以买,电池可以租,灵活得很。
潍柴更狠,氢能源客车能耗干到4公斤/百公里,补能快、零排放,公交公司看了直呼“就它了”。
电动公交换一次电要等半天,氢能源加满只要几分钟,司机不用干等,线路也能转得更顺。
国家也看明白了,直接把山东列为首批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省。
青岛更是拿到80亿专项资金,专攻那些“卡脖子”的玩意儿——车规级芯片、电机控制器,一个都不放过。
高校也被拉进战局。
青岛搞了个产业共同体,把实验室和生产线焊在一起,让年轻人毕业就能上手,留得住、干得爽。
以后提起山东,别张口就是“老头乐”“低速电动车”了。
人家早就不玩那个了。
科研在爬坡,制造已成型,山东正从“造车大省”往“造好车、造核心技术的大省”狂奔。
我个人觉得,这事不光是山东赢了,是中国制造业的一次漂亮翻身。
过去我们总被说“只会组装”,现在连最硬的芯片、最贵的电控,都在自己地盘上啃下来了。
青岛这波,不是运气,是憋着劲儿干出来的。
别小看北方——有时候,闷声造车的人,跑得最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