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电动SUV来袭,基于MEB平台打造,直面强大对手阵容

说起大众汽车,咱们国内的普通老百姓肯定都不陌生,几十年来,从桑塔纳到帕萨特,再到朗逸、途观,大众车几乎成了“国民车”的代名词,很多人家里第一台车就是大众,皮实耐用、高级感的印象深入人心。

可如今这时代变了,满大街跑的绿牌车越来越多,尤其是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像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在电动车领域玩得是风生水起,把好多老牌合资车企都给整不会了。

这时候,大家心里可能都有个疑问:大众这个“老大哥”,在电动车这块儿,是不是有点慢半拍了?

大众新电动SUV来袭,基于MEB平台打造,直面强大对手阵容-有驾

这不,最近就有消息传来,说大众憋了个大招,准备推出一款全新的小型电动SUV,而且号称价格会非常亲民,听起来就是要跟咱们的国产电动车掰掰手腕。

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这辆新车能不能帮大众找回场子,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根据现在透露出来的消息,大众这台新车还没正式定名字,但定位很清楚,就是一台小型SUV。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现在满街跑的大众途铠的电动版,或者说是大众ID.4的缩小版,主打的就是一个灵活小巧,适合城市里开,目标客户就是咱们年轻人或者家里想添一辆代步小车的家庭。

这车也不是马上就上市,得等到2025年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大家才能看到接近最终量产版本的概念车长啥样,然后要到2026年才开始正式生产。

这个时间点说实话,不算早了,毕竟到那时候,咱们国产车可能又更新换代好几轮了。

虽然离上市还有段时间,但大众已经放出了设计草图,想先吊吊大家的胃口。

得说,这图画得是真漂亮。

车轮毂大得有点夸张,配上流畅修长的车身,气场十足,一点都不像个小型车。

大众新电动SUV来袭,基于MEB平台打造,直面强大对手阵容-有驾

不过咱们也都明白,设计图这东西,就像是加了美颜滤镜的照片,看看就行,不能全当真。

设计师为了突出效果,总会把轮子画得特别大,车身压得特别低,等真正量产的时候,考虑到成本、安全法规和日常使用的便利性,肯定会变得更“接地气”一些。

比如那个巨大的轮毂,最后可能就变成咱们常见的17、18英寸,那些犀利的线条也可能会变得圆润一些。

抛开这些夸张的部分,从细节上还是能看出大众未来的设计方向。

车头用的是现在最流行的一条细长的LED灯带,贯穿左右,晚上亮起来肯定特有辨识度,显得科技感很强。

车身侧面的轮拱部分做得很有肌肉感,看起来挺有劲儿。

车尾也用了贯穿式的尾灯,和车头呼应。

比较有意思的是,设计图上车尾下面还有个带LED灯的扩散器,这一般都是在跑车上才有的设计,未来感是拉满了,但十有八九在量产车上会被简化掉,毕竟这东西成本不低,对一辆家用小车来说也没太大实际作用。

总的来说,大众是想把这台小车打造成一个年轻、运动、有科技感的形象,努力迎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

外观是面子,内在的“骨架子”才是里子。

大众新电动SUV来袭,基于MEB平台打造,直面强大对手阵容-有驾

这台新车用的是大众专门为入门级电动车开发的MEB Entry平台。

这个平台和之前大家关注度很高的ID.2all概念车用的是一样的技术。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要采用前轮驱动。

为啥要这样设计呢?

说白了,就是为了省钱。

前驱的结构比后驱更简单,零部件少,生产起来也方便,能把造车成本实实在在地降下来。

成本降下来了,车子的最终售价才有可能做到“亲民”。

当然,大众也考虑到了不同人的需求,估计会提供单电机的标准版和双电机的四驱高性能版让大家选,就跟咱们买手机一样,有标准版也有Pro版,看你预算和需求了。

这台车未来会在大众位于西班牙的潘普洛纳工厂生产,有意思的是,这条生产线还会同时生产燃油版的途铠。

大众新电动SUV来袭,基于MEB平台打造,直面强大对手阵容-有驾

这说明大众的生产技术很灵活,可以在一条线上同时造油车和电车,这也是控制成本的好办法。

此外,大众集团旗下的斯柯达品牌,也会基于同样的技术平台,推出一款叫Epiq的姊妹车型,到时候也在这里生产。

这种一个平台开发好几款车,就像一个模子印出不同花样的月饼,是这些大车企降低研发成本、快速推出新产品的惯用招数。

好了,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等这台大众小型电动SUV在2026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时候,它要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

尤其是在咱们中国市场。

文章里提到了它在国外的竞争对手,像起亚、丰田、福特、沃尔沃等等,确实是一大堆。

但如果这车真想在中国卖得好,它真正的对手,其实是咱们的国产品牌。

咱们就拿现在市面上卖得最火的同级别车型比亚迪元PLUS来举个例子。

元PLUS在2023年一年就卖了超过41万辆,不光在中国卖得好,在国外也是销量冠军。

大众新电动SUV来袭,基于MEB平台打造,直面强大对手阵容-有驾

它的价格大概在13万到16万之间,在这个价位上,它给了消费者什么呢?

有比亚迪自己研发的、安全性极高的刀片电池,有非常省电的热泵空调,车里有个可以旋转的超大中控屏,还有一套成熟好用的智能车机系统。

这些配置,每一样都精准地打在了咱们中国消费者的心坎上。

那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到了2026年,大众这台新车国产了,它要卖多少钱?

如果定价和元PLUS差不多,也在15万左右,那它拿什么去竞争呢?

论电池技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已经深入人心;论车内的智能化体验,咱们的国产车早就把智能座舱、语音控制、自动辅助驾驶这些功能玩得明明白白了,体验甚至超过了很多豪华品牌。

大众的优势可能还剩下那个VW车标所代表的品牌价值,以及大家常说的“德系底盘调校”和比较扎实的做工。

但是在今天,年轻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大家买车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配置、技术和用车体验,一个车标的分量,已经远不如从前那么重了。

可以说,大众推出这款车的决策,虽然是顺应了电动化的趋势,但步伐确实是慢了一些。

当咱们的国产品牌已经在这个价位区间里,通过几年的激烈竞争,不仅产品力越来越强,而且已经培养起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和良好的口碑时,大众才像一个迟到的学生,刚刚走进考场。

它面对的,不再是那个可以凭借品牌光环轻松收割市场的“黄金时代”,而是一个需要拿出十足的诚意,在价格、配置、技术上全面向中国品牌看齐,甚至要超越对手,才有可能获得一席之地的“困难模式”。

这台全新的电动SUV,最终是能成为大众在电动车市场吹响反攻号角的利器,还是会在咱们国产车的重重包围下,成为又一款“叫好不叫座”的车型,这就要看大众到时能拿出多大的诚意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