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开了3年理想L9,看到新款1500公里续航+12分钟快充,媳妇天天吵着换车,他却在饭桌上冒出一句:你说这钱花得值吗?
“你看人家那个零重力皇后座,10点按摩,腿还能伸那么长,咱这老款坐着多难受。”老张媳妇儿把手机往桌上一拍,屏幕上正播着新L9的宣传视频。
老张夹着菜,没吭声。
我跟他认识十来年了,知道他这表情是在算账。21年提的车,才开了三年多,现在要置换,贬值少说也得二十来万。新车落地又是五十多万,就为了那个按摩座椅和更快的充电速度?
“你不是说增程式挺好的吗,没电了加油就走,从来不用排队充电。”我给他递了个台阶。
“可人家新的12分钟就能充到80%啊。”他媳妇儿不依不饶。
老张放下筷子:“12分钟是快,前提是你得找到那个充电桩,还得刚好没人排队。上次我去服务区,看见一排车等着充电,有人都带着折叠椅在那儿坐着。增程式好就好在这儿,想加油就加油,想充电就充电,不用死磕。”
这话倒是实在。
新车那套AD Max 4.0智驾系统,听起来确实厉害。无图NOA全国能用,128线激光雷达,算力飙到508 TOPS。但就像老张说的,92.7%的变道成功率,翻译过来就是还有7.3%会出岔子。高速上开着开着,系统突然要你接管,那一瞬间的慌乱劲儿,经历过的人都懂。
我前段时间借朋友的车试过类似系统,北京三环内环晚高峰,它确实敢变道了,但我脚一直悬在刹车上。旁边突然窜出个电动车,或者前车突然急刹,你说你敢完全信它?
倒是那个代客泊车挺有意思,车自己能找车位,跨楼层都行。不过我估计得看场地,像我家那种九十年代的老小区地下室,墙皮都往下掉,这功能八成要歇菜。
外观这次改得挺大,跟着i系列走了,把贯穿式灯带给砍了。说是风阻系数降到0.268Cd,但你要问我这对日常开车有多大影响?老实说,感觉不太出来。可能理论上能省点油,但跟你开车习惯比起来,这点优化真不算什么。
“那个魔毯悬架2.0你怎么看?”老张突然问我。
“能提前感知路况调整悬架,听着不错。你上次回老家不是说路烂得要命吗,这个可能有点用。”我想了想,“就是不知道坏了修起来贵不贵,空气悬架这东西,出了问题花费可不小。”
老张点点头。他媳妇儿又开始念叨那三块15.7英寸的OLED屏,什么杜比视界、21个扬声器。说实话,这些配置确实能让车内氛围好一些,但你要说跟现款有天壤之别,也不至于。屏幕再大,开车时候也不能一直盯着看。音响再好,堵在路上心烦的时候,听啥都烦。
五屏三维交互、语音识别98.2%准确率,这些都是加分项。但我用过几台新车的语音系统,发现自己还是习惯直接按按钮。有时候你喊半天“理想同学理想同学”,还不如手伸过去点一下来得快。
安全配置这块儿,中保研全G,九个气囊,该有的都有。但这个价位的车,安全基本都是标配了,谁也不敢在这上面偷工减料。
“其实我就是觉得,现在这车开着也没啥问题。”老张说,“要说新车好,那肯定是好的。但好到值得我再花几十万去换?我不太确定。”
他媳妇儿白了他一眼:“你就是抠。”
“不是抠,是算账。”老张难得较真,“你想想,咱现在这车,续航也能跑一千公里出头,空间够大,配置也不差。新车多出来那五百公里续航,咱一年能用几次?那个按摩座椅,你头一个月可能会用,后面还会天天开吗?”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很多配置刚开始觉得新鲜,用一阵子就忘了。我自己车上那个座椅通风,买的时候觉得特别重要,现在一年开不了几次。
“再说了,新车那个OTA升级,咱老款也能升级啊。虽然功能没新车全,但常用的基本都有。”老张又补了一句。
吃完饭出来,老张媳妇儿走在前面,老张跟我嘀咕:“你说我是不是真的太抠了?”
我拍拍他肩膀:“不是抠不抠的问题。新车是好,但你现在这台也不是不能开。除非你特别需要那些新功能,或者你媳妇儿那个‘皇后座’的执念特别深,否则真没必要急着换。车这东西,够用就行,追新是追不完的。”
他笑了笑,没再说话。
回去路上我一直在想,理想这次L9的升级,技术上确实有进步。但对于老车主来说,升级带来的体验提升,可能没有账面数字看起来那么大。1500公里续航很诱人,但你真的需要吗?12分钟快充很快,但你经常长途吗?零重力座椅很舒服,但现在的座椅难道就不能躺了?
买车从来不是看参数表的事儿,得看它能不能解决你的实际问题。账面数字再好看,最后还是得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吗?
老张那句“你说这钱花得值吗”,估计代表了不少老车主的心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