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翻开账本那一刻:2.6L油耗背后,一年七千块钱去了哪里?
上个月聚餐,坐我旁边那哥们正给车升级系统。他划拉着手机屏幕,突然愣住了——能耗显示从2.9L跳到2.6L。我们几个还以为仪表坏了,结果他翻出加油记录,一笔笔对下来,数字对得上。
桌上瞬间没了声音。我那台合资轿车表显7升多,另一个朋友的日系车也差不多。有人摸出手机按计算器:一年两万公里,单这0.3L的差距,就能省出七八千。
这事搁以前,谁敢信远程升个级就能降油耗?发动机该多大排量还是多大排量,变速箱也没动过。但数字摆在那儿,由不得你不信。
程序在学你怎么开车
后来细问才知道,现在不少车每天都往云端传数据。你几点出门、哪条路堵、踩油门多急、电池剩多少才启动发动机——这些全被记下来。厂家拿着上百万辆车、几十亿公里的轨迹去训练算法,让系统自己琢磨怎么省油。
早高峰走走停停,多用电少烧油;上了高速匀速跑,切直驱模式减少转换损耗。这要靠人手动调,估计得累吐血,但交给程序自动判断,好像还真能做到。
只是想想就觉得有点奇怪——你的驾驶习惯、行车路线,都在帮厂家的算法进化。
账本这东西骗不了人
认识个跑专车的师傅,去年换了台十万出头的插混车。他记账比谁都细:几点出车、跑了多少单、加了几次油。最近翻他本子,同样跑300公里,升级前后油费能差二三十块。
“别小看这二三十,一个月就是大几百。”他掐灭烟头,“这车开六年,光油钱就省两万多,够我换套好轮胎了。”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省这么多。我自己开得少,周末偶尔出去转转,感觉不太明显。但那些天天通勤、一年两三万公里的人,这账确实得算算。
十万块的车,配置有点猛
前两天逛4S店,销售拿平板给我演示——车子会根据路况预判接下来用电还是用油,甚至能学你的开车习惯调策略。
我翻了翻配置表,热效率四十多、电混系统、AI能耗管理,这些词快成标配了。以前聊混动,绕不开那几个老牌子。现在十万块价位,这些东西居然都能给你塞进去。
倒是注意到,有些合资燃油车最近优惠力度挺猛,两三万往下让价的都有。市场这玩意儿,终究看谁的账算得过来。
也没必要捧得太高
充电桩装得方便、每天通勤里程固定,插混确实省事。经常跑长途、不想操心充电,燃油车也挺好。那些“必然趋势”“绝对省钱”的话,听听就行,自己心里得有数。
只是偶尔会想:当软件开始决定一辆车能跑多远、花多少钱的时候,这行业大概是真在变。至于变成啥样,再开几年看看吧。
路遥知马力,车也一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