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终于在普通人面前揭开神秘的面纱了。
以前我们觉得那里高度发达,高度文明,但现在去了之后发现,也不过这么回事,没有当年看香港电影时的那种憧憬。
甚至越了解越发现,最起码在买车用车这方面,香港和大陆确实还有不少的差距。我的意思是,大陆更加方便,简单一些。
香港那里寸土寸金,具有相当发达的公共交通,但是想要拥有一辆私家车却变成了很多人的奢侈行为。
而最近香港正在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也让不少香港人做出了现实的选择,更愿意购买新能源车。
以前在香港买车,大家买的都是燃油车,但一般人还真买不起。
香港是采用登记税累积制的,车辆价格越高,税费就越惊人,超过50万港元要缴纳的税费居然达到132%。
举个简单例子就知道,税前30万港元的车,税费就要花掉19万多,再加上停车费用和汽油费用,这些数字加起来,估计只有年薪百万的人才消费得起。
所以看现在香港街头就知道了,绝大多数人买车都是以实惠的车型为主,再不就是一些高端电动车,普通人根本不可能买油车。
新能源汽车崛起之后,香港延长了电动车首次登记税的减宽期间,还设计了一换一计划,让符合条件的车主最高可省17万港元。
这样一来肯定就刺激了香港人的买新能源车热情,甚至有人为了骗补贴,还出现了买卖废车名额的灰色操作,花上2万多买个资格,却能省下10多万的税钱,这笔账谁不能算呢?
所以现在香港买比亚迪或者特斯拉的车都比较多,一方面这车做的还真不错,另一方面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税收减免。
除了购车优惠,新能源汽车在日常使用成本上也优势明显。充电费用灵活多样。按时长计费,最低1小时21港元,按电量电费每度电三港元,比燃油车开销确实低得多。
当然了管理也非常严格,比如充满了电还长期霸占停车位的话会面临高额的罚金,这一点和大陆都差不多,但是他们的罚金明显会更高。
其实像香港这种用车管理模式,在很多小国中都有,尤其是国家面积狭小的。如新加坡会大幅度提高市民的买车成本来限制大家买车,主要鼓励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但对我们来说,我们没必要去搞什么公共交通。从事实上来看,现在的公交车大面积陷入亏损,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要,暂时还不能全面取消,但只需维持最低保障即可。
我们毕竟幅员辽阔,国家这些年也一直都在支持老百姓购车,未来大陆的用车肯定还会越来越便宜,香港只会越来越羡慕大陆的繁华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