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大爆料!
车圈是不是又被什么“大瓜”炸翻了?
别急,咱今天聊的这个,比“明星离婚”、“富豪出轨”啥的,可能更直接影响咱的钱包和出行!
没错,就是那个让无数车企“疯狂内卷”,让咱老百姓有望开上“未来战车”的——激光雷达!
听名字就觉得高大上,对吧?
以前,这玩意儿可是妥妥的“奢侈品”,能装上激光雷达的车,那绝对是“带头大哥”级别的。
价格?
十万大洋一颗,都能买辆不错的代步车了!
就这,还供不应求,得加钱!
那时候,咱普通老百姓也就是看看热闹,心里嘀咕一句:“何时才能坐拥这般科技?”
结果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玩意儿,现在已经跌到“白菜价”了!
从十万跌到一千多块,这降幅,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7年时间,价格蒸发了96%!
这哪里是价格战,这简直就是“价格雪崩”!
为啥会这样?
说白了,就是咱中国的企业,硬生生把这高科技玩意儿,给“卷”成了大众消费品!
禾赛科技说了,2025年价格再砍一半;速腾聚创更狠,直接把新一代中长距激光雷达MX的成本压到了200美元以下,折合人民币也就一千四五百块!
这要是搁在以前,谁敢想?
你可能要问了,这价格跟咱有啥关系?
关系大了去了!
你想想,以前激光雷达贵,都是装在高配车型上。
现在价格下来了,啥车都能装了!
广汽丰田、零跑,12万-14万的车都能带激光雷达了!
长安更是牛,直接预告了10万级的!
比亚迪也加入了战局,听说他们自己研发的激光雷达,成本可能只要900块!
这下,那些专业的激光雷达厂商,可真是压力山大,感觉像是被按下了“加速键”,不使劲往前冲,就得被甩出局!
这价格“跳水”,装机量那是蹭蹭地往上涨!
2025年上半年,光是乘用车前装搭载的激光雷达,就卖了100多万颗,同比增长80%多!
这说明啥?
说明咱老百姓对智能驾驶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激光雷达,正从“锦上添花”变成“必不可少”。
为何能降这么多?
这背后,是中国供应链的“硬核实力”!
首先,就是“芯片化集成”。
以前激光雷达就像个大集成块,现在人家用上了自研的专用SoC芯片,像速腾聚创的M-Core,直接把主板面积缩小一半,功耗降低40%,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这颗小小的芯片,集成度高得吓人,运算能力超强,还能提升弱回波的探测能力,这得是何等精巧的设计!
再说说禾赛科技,他们用上了第四代芯片架构,加上3D堆叠技术,单板就能集成512个通道,处理能力那是杠杠的!
探测器灵敏度提高了130%,单点测距功耗还降低了85%!
这技术升级,就是实实在在的成本下降。
还有,就是“规模效应”。
速腾聚创已经完成了第100万颗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的下线!
想想看,100万颗啊!
这产量,把单个产品的成本摊薄了多少?
正如古人云:“众力成城,积少成多。”
现在,激光雷达市场已经成了“三巨头”的天下:华为、禾赛、速腾聚创,这三家就占了92.5%的市场份额!
这集中度,够高了吧?
但车企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搞起了“AB供”,就是同时跟两家供应商合作,既能保证供应安全,又能用价格互相制衡。
这下,三巨头们虽然稳,但也得绷紧了弦。
为了争夺资本,这三家巨头更是齐聚港股!
图达通已经第三次冲击港股上市了,禾赛科技也通过了聆讯,准备当“全球激光雷达回港上市第一股”。
速腾聚创更是早就抢占先机,成了“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
资本市场的热闹,也反映了行业格局正在重塑。
禾赛科技,从美股的“破发低迷”到股价暴涨5倍,市值飙升,上半年更是直接扭亏为赢,这波操作,真是漂亮!
不过,这三家公司的玩法也不太一样。
速腾聚创走的是“技术领跑者”路线,用高性能产品跟对手打“技术代差”。
禾赛科技呢,则是“价格破局者”,主攻经济型车型市场,要把价格再往下拉。
图达通倒是玩得一手“资本运作”,想借壳上市来突破瓶颈。
但说句实在话,这场价格战,消费者是爽了,但商家呢?
价格从10万跌到1000多,还能有多少利润去投入研发创新?
这“内卷”下去,会不会逼得一些企业只能“偷工减料”?
会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更让人担心的是,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会不会最后就剩下几家巨头说了算,中小企业彻底没活路?
咱享受着低价红利,是不是也得想想,怎么才能让这个市场更健康地发展下去?
别以为激光雷达就只在车上用,现在,机器人领域也成了激光雷达的“第二增长曲线”!
禾赛上半年在机器人领域交付量暴涨了近700%!
速腾聚创的机器人业务也增长了400%多!
割草机器人、无人配送机器人,这些新兴领域,正在给激光雷达开辟新的战场。
预测一下,到2030年,中国机器人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7.90%!
这可比汽车市场还有想象空间!
所以,这场激光雷达的价格战,打得是热闹,受益的暂时是消费者,但背后,是中国科技实力的崛起,是供应链的颠覆性创新,也是未来智能出行和智能生活的加速器。
想象一下,以后咱开的车,能在各种复杂的路况下,像个“老司机”一样,精准感知、安全驾驶,甚至还能在家里,让机器人帮你打理花园、送快递,这不就是科技改变生活最直观的体现吗?
当然,这场“内卷”的背后,也藏着挑战。
如何在价格战中保持创新活力?
如何避免行业走向垄断?
如何确保产品质量?
这些都是留给行业和咱每一个人的问题。
不过,作为老百姓,咱先不用操心太多。
看着这价格一天天往下掉,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说不定哪天,咱也就能开辆“带眼珠子”的车,享受一把科技的便利了。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