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经开区汽车产业:现实重任

走进安庆经开区,冲压机床的节奏声与流水线的运转声交织成一片。

这里聚集着江淮、振宜、福田雷萨三大整车企业,覆盖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特种车全领域。2024年,振宜汽车产量突破24.5万台(套),同比增长35%;福田雷萨瞄准12亿元年产值目标全力冲刺;整个经开区汽车产业产值达350亿元,同比增长17.5%,正朝着2025年全市汽车产业1200亿产值的目标全速前进。

安徽安庆经开区汽车产业:现实重任-有驾

产业蓬勃的背后,是一条“整零协同”的共生链条。经开区集聚了环新、美的威灵、爱信等200余家零部件企业,本地配套率超40%。走进环新集团车间,眼前是占据全国80%市场份额的铝包容缸套生产线;美的威灵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年产值已达6亿元,预计2025年翻番;而全球90%新能源圆柱电池使用的冷却管,正从本土企业新富新能源的生产线下源源流出。这些企业并非简单扎堆,而是通过政府搭建的产需对接平台,形成研发协同、订单共享的生态圈。当振宜汽车召开供应商大会时,政府同步组织帮扶会议,仅一次活动就促成12个产业链项目签约,其中年产40万套车身件项目投资超10亿元。

(美的威灵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主打高效节能和极寒应对能力,其核心是800V碳化硅高转速电动压缩机,能在-35℃超低温下快速制热,缓解冬季续航缩水问题。系统采用拓扑架构创新,集成电子膨胀阀、水泵等部件,缩短开发周期的同时提升可靠性。热管理模组还支持手机远程控制,适配户外露营等多场景需求。)

这种“链式生长”的动能,更源自创新基因的厚植。经开区拥有30多个省级以上汽车创新平台,企业研发强度达1.8%。环新集团投入2亿元进行数字化改造后,人均效率提升25%,不良率降低4%,更凭借5G智能工厂技术入选国家级标杆;国汽大有时空研发的厘米级高精度定位系统,为自动驾驶铺就技术基石。创新土壤吸引着长三角资源加速汇聚:上海安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落地运营,常青股份等11家上市企业跨区投资,今年新引进的1020万条子午线轮胎项目投资达30亿元,达产后将填补关键部件空白。

政府服务的“润滑剂”作用同样关键。经开区在全省首创“标准地”改革,企业拿地即开工,审批时间压缩70%;“店小二驿站”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2024年兑现企业扶持资金5.06亿元,新增融资担保贷款4.1亿元。通关便利化更是突破显著:针对进口整车创新“检验监管流程再造”,通关时间从7天缩至3天,单辆车成本降低近2000元,推动安庆港整车进口量跃居全国第6。

(融资担保贷款:是企业或个人通过第三方担保机构增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担保机构承担还款责任,能显著提高贷款成功率(成功率提升40%-60%)并简化审批流程(缩短30%-50%时间),但需承担1%-3%担保费和10%-20%保证金。常见用途包括经营周转、项目投资等,适合抵押物不足的中小企业。核心风险在于连带责任(违约需全额代偿)和信息不对称(34%纠纷源于评估不足)。)

还记得三十年前吗?全省第一辆 “安达尔” 轿车在这里 “呱呱坠地”,开启了安庆造汽车的篇章;再看现在,生产线不停运转,每天近千台整车带着 “安庆印记” 奔赴各地。

(“安达尔”是1991年由安徽安庆汽车厂推出的本土汽车品牌,名称源自蒙语“朋友”和满语“宾客”,寓意美好。上世纪90年代初期,依托仿制技术和零部件产业基础,安达尔迅速发展,推出货车、皮卡及轿车,1994年占据安庆出租车市场80%份额。但受政策调整和奇瑞等品牌冲击,2003年破产。其车型以实用为主,但缺乏核心技术,最终退出市场。)

从当初只围着一个品牌 “摸石头过河”,到如今搭建起 “整车牵头、零件跟上、创新托底” 的产业生态圈 —— 安庆经开区用实打实的 “汽” 场,扛住了安徽汽车产业 “第三极” 的重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