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最近,一位4S店老板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
“店里库存车快堆成山了,卖一辆亏一辆,但不卖连山都堆不起。”
配图是一台贴着“清仓特惠”的燃油车,车头还挂着个卡通表情包:
哭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
这不是段子,而是2025年汽车经销商的真实写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刚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超过一半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亏损比例飙到52.6%,比去年年底猛增了11个百分点。
更扎心的是,传统燃油车品牌成了重灾区,近六成经销商在亏钱,而新能源品牌的经销商反而有四成多在赚钱。
这年头,卖车不赚钱,靠啥活着?
价格倒挂:卖一辆亏一辆的无奈先说个名词——“价格倒挂”。
听起来有点专业?
简单解释就是:经销商卖给消费者的车价,比从厂家提车的价格还低。
比如,厂家指导价15万的车,4S店可能13万就甩了,倒贴2万求成交。
为啥这么拼?
道理跟菜市场大妈清仓差不多。
车企给的任务目标高,经销商为了完成销量、拿到返利,只能降价冲量。
但问题在于,今年上半年有74.4%的经销商都陷在价格倒挂的泥潭里,其中43.6%的倒挂幅度超过15%。
这意味着,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一位北京的本田经销商老板算过一笔账:
一台CR-V,厂家指导价18万,终端优惠5万,实际成交价13万。
但厂家的提车价是14万,卖一辆倒亏1万。
店里一个月能卖20台,光这一款车就亏20万。
“这哪是卖车?分明是给厂家当提款机。”
返利政策:承诺的红包迟迟不到账经销商为啥愿意忍气吞声当“提款机”?
过去,车企会承诺返利,比如完成全年任务后,年底发一笔奖金。
但现在这政策越来越“鸡肋”了。
报告显示,厂家返利周期普遍在2-3个月,有些季度考核的车企,返利到账要等半年。
更让经销商崩溃的是,返利形式五花八门:
有的直接折成车款,有的只能买配件,还有的干脆模糊处理,“完成任务就给你钱”变成了“你猜我给不给你钱”。
一位山东的大众经销商吐槽:
“去年承诺的返利,今年账期拖到4个月,到手的红包一半是提车券。
我库存车都堆成山了,还要逼我再进货?”
这种“画饼式返利”,直接导致经销商满意度暴跌。
今年上半年,经销商对主机厂的总体满意度得分只有64.7分,比去年年底掉了一大截。
新能源VS燃油车:冰火两重天同样是卖车,新能源品牌的日子明显好过些。
报告显示,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的盈利占比42.9%,而传统燃油车品牌只有25.6%。
两者差距咋这么大?
原因很简单:
燃油车市场已经卷到“白菜价”,但新能源车还能靠技术升级撑住利润。
比如,吉利银河、比亚迪宋系列这些新能源车,虽然也降价,但电池、电机、智能化配置升级快,消费者愿意为新技术买单。
而燃油车呢?
发动机技术已经摸到天花板,油耗、动力的提升空间越来越小,消费者不买账,只能靠“骨折价”清库存。
更尴尬的是,燃油车价格一降再降,连带着二手车价格也崩了。
有消费者发现,去年刚买的新车,转手就亏3万。
这下更没人敢买了,经销商库存压力雪上加霜。
售后业务:最后的“救命稻草”新车卖一辆亏一辆,经销商只能靠售后“续命”。
报告显示,售后服务的毛利贡献占到63.8%,成了经销商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这条路也不好走。
过去,4S店靠“天价”零配件和保养套餐赚钱。
但现在,车企对配件任务目标的要求越来越高,配件价格却居高不下。
比如,某合资品牌要求经销商每月采购50万的配件,但店里售后台次下降,配件卖不出去,只能压在仓库里。
一位广州的丰田售后主管说:
“现在换一个刹车片,客户比价比得比菜市场大妈还细,稍贵点就去外面修理厂。”
新能源车更让4S店头疼。
电动车结构简单,保养项目少,连机油都不用换,售后产值比燃油车低一半。
有经销商老板自嘲:“卖新能源车,新车赚点毛利,售后赔钱赚吆喝。”
金融保险:曾经的“摇钱树”也不香了
除了新车和售后,汽车金融保险业务过去也是经销商的“摇钱树”。
但今年上半年,金融保险的毛利贡献回落到36.2%,原因有两点:
一是银行收紧车贷。
去年商业银行调整汽车消费金融产品,不少低息贷款停了,消费者贷款买车的热情跟着降温。
二是价格敏感型需求缩水。
车价跌得凶,部分消费者干脆观望,等“抄底”时机。
一位上海的奔驰金融专员透露:
“以前客户贷款买车,手续费、保险返点能赚不少。
现在贷款申请量少了四成,保险返点也缩水,连带金融业务利润都跌了。”
未来咋办?经销商的“求生指南”
面对困局,经销商也在自救。
有人转型做“社区店”,把展厅搬到商场,降低租金;
有人搞直播卖车,用短视频吸引年轻人;
还有人干脆转投新能源品牌,放弃燃油车。但这些招数能撑多久?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说:“经销商需要的是系统性解决方案,比如厂家优化返利政策、减少任务压力。”
报告里也提到建议:
返利政策简化成月度考核,两个月内兑现返利,取消使用限制。
但车企愿不愿意松口,还是未知数。至于消费者,现在买车确实划算。
但也要注意:如果经销商资金链断裂,后续的售后、配件供应可能成问题。
买车前,最好先打听清楚品牌经销商的经营状况,别贪便宜买了车,结果保养找不到地方。
卖车难,难于上青天
2025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像极了那句老话:“卖粮赔钱,不卖赔仓。”
经销商在价格倒挂、返利拖延、库存积压的三重压力下挣扎,传统燃油车成了最受伤的群体。
而新能源品牌虽然日子好些,但也面临售后产值低、投资回收慢的新问题。
这场困局,或许只有等市场洗牌结束才能破局。
但在这之前,经销商们只能一边贴着“亏本甩卖”的标签,一边祈祷下半年的“金九银十”能救救场。
毕竟,活着,才有希望。
(全文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