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和原创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问题,就像是问吃了泡面和吃了手擀面的区别。
一个饱了肚子,另一个还吃出了寂寞和情怀。
不信你去问问那些靠泡面活下来的外卖骑手和靠手擀面活下来的舅妈,她们的表情就能说明一切。
模仿者最容易犯的错是什么?
就是只会跟着别人的脚步,却总是踩不到点上,然后还穿着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最后把鞋也磨漏了,路也走丢了,连回家的勇气都没了。
都说科技圈是泥石流,车圈才是泥石流里翻滚的砖头。
于是乎,某些品牌就成了砖头中的战斗砖,模仿成了他们的信仰,致敬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创新嘛,偶尔谈谈,主要靠PPT和发布会现场的灯光。
你看,小米汽车的门把手打不开,大家都在笑,这就好像你相亲,衣服穿得比婚纱还隆重,鞋带却没系,最后摔了个狗吃屎。
门把手只是设计的表面问题,深层次的毛病还在骨髓里。
模仿的最高境界不是像不像,而是能不能活得比原版更久。
这事儿就像科比和乔丹,说起来都是篮球场上的神话,有人模仿神话,有人就是神话。
两人真正的差距在哪里?
不是手掌大小,也不是天赋差距,毕竟天赋和高考分数一样,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用来炫耀的。
真正的区别,在于投篮的稳定性,也就是那种你投十次,有五次能进的底气。
乔丹用的是中低手肘投篮姿势,后来改成高手肘后仰,这种后仰就像在酒吧里喝完一杯后再来一杯,手还很稳。
科比只学习了乔丹巅峰时的姿势,没学到乔丹在低谷时是怎么练出来的。
于是科比像极了我们这些用脚投篮的业余选手,只有44%的命中率,剩下的56%都是情怀和眼泪。
小米做手机的时候致敬的是乔布斯,做汽车的时候致敬的是马斯克。
致敬说得好,山寨说得不体面,那就叫“快餐式创新”,说白了就是把别人熬了十年的骨头汤拿来加点味精,然后卖出加价一百块的价钱。
你看,小米汽车用了一体压铸模具,还比特斯拉多了100吨,意大利定制,这听起来像是“我用的锅比你大,所以我的泡面更好吃”。
其实,这种操作就像你买了个大号电饭煲,里面只煮了一碗饭,还硬说自己能养活一个村。
重噱头,轻品质,这是国产车的新常态。
高仿的尽头,不是像,是不像。
我不是汽车专家,我只是个认真吃瓜的特斯拉老车主。
我承认我当年买特斯拉,也没看懂马斯克怎么活下来的,只知道他是个能把冰箱装进汽车里,还能做成手机遥控的男人。
特斯拉的model s从量产到濒临破产,马斯克把自己熬成了电池里最坚硬的一颗锂离子。
那些年,特斯拉反复打磨model s,像极了乔丹在80年代被坏孩子揍得满地找牙,没跑路,一直在练内功,最后才有了巅峰时的无敌姿势。
国产造车这事儿,大家都喜欢走捷径。
毕竟,走捷径才有故事可讲,有数据可吹,还有KPI可以完美达标。
小米汽车把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模式一把照搬,像是抄作业还往卷子上多写了一句“老师您好”。
但雷总没经历过特斯拉初创时的破产危机,也没在车间里和工人一起数电池颗粒,所以最后只学了个壳子,没学到骨头。
做车不是铝壳上盖电池加四个轮子就能跑得快,更不是找个国际大牌做模具就能成为国际大牌。
你不能只看狼吃肉,不看狼挨揍。
模仿这种事,最难的是在失败里学会哭,然后把眼泪蒸成盐,撒在下一碗泡面里,才能吃出自己的味道。
你看现在的小米发布会,雷总的情感道歉,配合着台下的掌声和直播间的流量,就像是相声演员在台上讲老段子,观众早就听腻了,却还要装作一脸惊喜。
大家都知道,雷总做手机的时候致敬了乔布斯,还号称自己是“雷布斯”,现在做汽车又致敬马斯克,难不成下一步就要致敬比尔盖茨,把Windows装进车里,让蓝屏成为汽车的标配?
中国企业家的致敬精神,已经快要超过清明节扫墓的敬意了。
模仿的本质是什么?
是尽快出成绩,是让投资人开心,让股价上涨,让朋友圈里的鸡汤可以多发几天。
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只看到别人高光时刻,只想着自己也能在聚光灯下发光,却不敢面对失败时的黯淡。
就像科比在球场上只想单挑乔丹,却没学会乔丹是怎么在冷板凳上练出来的后仰跳投。
只模仿高光时刻,就像只看狼吃肉,不看狼被猎人追着跑。
而一旦遇到挫折,模仿者很容易崩溃,不是因为技术不到位,是因为心态还停留在PPT和直播里。
小米汽车的起点很高,技术也不差,模具也先进,发布会也盛大,雷总的情怀也很饱满,唯一缺的是时间和失败的历练。
别说什么“致敬”,听多了都想打哈欠。
每次听到“我们要做中国的xxx”,我的膝盖都开始自觉地寻找合适的位置,准备跪下。
但现实是,只有自己熬出来的失败,才能磨成成功的底色。
想靠模仿走捷径,最后只能变成低配版的致敬对象。
毕竟,泡面吃多了,胃也会抗议,舅妈的手擀面缺的不是味精,是用心和时间。
小米汽车未来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特斯拉?
谁也说不准。
毕竟,汽车圈的风水轮流转,今天你是行业新贵,明天就可能成了笑话段子里的主角。
做高品质不是靠价格战,也不是靠大模具,而是靠一次次失败后的反思和升级。
就像乔丹的投篮稳定性,是一场场失利里磨出来的,不是靠剪辑高光时刻能学来的。
作为一名消费者,真的不想再听厂商讲情怀,讲梦想,讲什么“我们要做世界最好的车”。
我只关心门把手能不能正常开,电池会不会自燃,电动车窗会不会卡住我的手。
如果这些基本问题都解决不了,其他的创新都是泡沫。
模仿不是坏事,关键是你能不能在模仿的路上找到自我,别把自己变成高仿品的代言人。
雷总如果真想超越马斯克,建议先把门把手的问题解决了,再考虑怎么让车窗玻璃在下雨天不漏水。
否则,等到下一个发布会,大家还得拿出雨伞,给情怀遮遮雨。
说到底,模仿是一种捷径,也是一种陷阱。
走捷径的人总想快点到终点,但路上容易摔跤。
摔了一跤不要紧,关键是你能不能爬起来,把摔破的膝盖当成勋章,而不是把它藏在发布会背后假装没事发生。
科比一生都在模仿乔丹,但最后成为了自己的科比。
小米汽车也许一开始只是模仿者,但终有一天,如果能在失败里找到自我,或许也能成为别人模仿的对象。
现在我只想对所有造车新势力说一句:别只看狼吃肉,也看看狼怎么熬夜防猎人,别只学高光时刻,也学学别人怎么在黑暗里练技术。
否则,等到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不用比尔盖茨也能看出来。
模仿有风险,致敬需谨慎,做自己才是正道。
最后,祝小米汽车早日修好门把手,不要让我们消费者在车里变成“门把手体验师”。
如果实在修不好,建议出一个新职业,叫“车门解锁员”,专门负责帮大家开车门,也算是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了。
至于雷总,情怀可以继续,梦想可以翻倍,关键是别让我们在买车的路上,失去了对国产创新最后的信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