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X3价格崩了这事儿,最近在网上跟不要钱的段子一样到处飞。什么指导价快四十万,现在裸车直接给你干到二十六万多,厂家和4S店联手自爆,左右互搏,一套七伤拳打下来,先把自己打得内出血。但结果呢?上个月全国卖了两千七百多辆,这个销量,放国产品牌里,都得被老板按在地上摩擦,属于是业绩报告里都想用星号藏起来的那种。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降价了,这是不装了,摊牌了。宝马用实际行动告诉你,过去你为那个蓝天白云标付出的每一分溢价,本质上都是一种智商税,现在行情不好,税不收了,还给你退税,只求你把车开走。这就像一个修仙门派突然宣布,本门心法大甩卖,筑基丹买一送一,以前想进山门得磕头,现在掌门亲自下山拉着你的手说,哥,练一下吧,我们KPI完不成了。你什么感觉?你只会觉得,这个门派,要完了。
我专门去店里溜达了一圈,销售小哥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脸上挂着职业假笑,嘴里念着标准话术,什么2.0T配四驱,什么操控之王,什么豪华体验。但眼神里的绝望,比西伯利亚的冬天还纯粹。来看车的人不少,但大多数人的状态是“我就看看,我不买”,把4S店当成了周末的免费景点。有人嫌那两个被强行放大的双肾格栅,现在看着像两个巨大的猪鼻孔,仿佛在时刻提醒你,这辆燃油车正在大口喘气,有点上不来气了。有人吐槽后排坐垫短,坐上去像蹲马步,大腿一半都是悬空的,毫无豪华可言。
动力好不好?好。四驱稳不稳?稳。但这些东西在今天还重要吗?都什么时候了还搁这儿谈操控?疯了吧!这就像在智能手机时代,你还在吹你那个诺基亚的按键手感有多清脆。你的发动机轰鸣再好听,能有特斯拉一脚电门把你干到眩晕来得直接?你的四驱在雨天山路不打滑,可人家电车四个轮子四个电机,扭矩分配比你电脑算得都快,直接在地上表演一个壁虎漫步。最好的防滑,是直接把物理规则给你扭曲了。宝马还在用金钟罩铁布衫硬抗,人家早就是雷电法王,指谁谁麻。
这背后真正的逻辑,是反技术崇拜。过去我们觉得德国人的机械素质是天,是不可逾越的真理。但现在大家悟了,技术的终极形态不是在纽博格林刷圈速,而是在菜市场门口跟老头乐极限缠斗。你的自动驾驶再牛逼,能躲得过突然窜出来的鬼火少年吗?你的变速箱再平顺,能比得上电车那种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丝滑?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技术再好有啥用。所以你看,决定技术成败的关键,永远是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
写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对宝马有点太刻薄了。但没办法,谁让它自己不争气,把一手好牌打成这样。
然后就是品牌玄学。为什么奔驰GLC贵两万,内饰用料烂一点,但人家就是能卖?为什么特斯拉Model Y那个毛坯房内饰,一堆人抢着要?因为这是一种信仰。买奔驰的人,买的是那个三叉星徽所代表的,“我成功了”的幻觉。买特斯拉的人,买的是那种,“我站在未来这边”的科技优越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而现在的宝马X3,降价降到这份上,它代表什么?它代表着“一个预算不太够,但又想强行上豪华品牌的中产最后的挣扎”。这个标签,太尴尬了。
我作为一个开过油车也开过电车的中年人,讲真,回不去了。自从我开上了电车,我发现我以前花在研究发动机型号、变速箱逻辑上的时间,现在都用来在充电的时候刷短视频了。你说这是进步还是堕落?我不知道,但我每个月的电费确实比油钱便宜太多了。那种去加油站闻着汽油味儿,看着计价器疯狂跳字的焦虑,我已经很久没体验过了。说真的,这塑料的质感,让我想起了我小学时候用的那种塑料文具盒,上面还印着变形金刚,一按按钮还会弹出来那种。
现在的汽车市场,根本不是存量竞争,而是黑暗森林。大家不是在抢蛋糕,而是直接掀桌子,最好的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你看小米是怎么玩的?上来就说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蔚来的乐道一出来,更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宝马这种降价,看似激烈,本质上还是传统的思维,想在原来的规则里玩。但对手已经不跟你玩规则了,人家直接重开了个服务器,跟你玩闪电战。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但你不得不承认,在某些三线城市,这个蓝天白云标,依然是硬通货,能让你在婚礼上多收两个红包。所以它又没完全死透,就很拧巴。
所以这车到底能不能买?讲真,如果你就是喜欢听发动机的响儿,就是喜欢闻汽油味儿,就是觉得开电车像个没感情的机器人,那你就买。因为你买的不是车,你买的是对一个正在逝去时代的最后一点倔强。这种快乐,千金难换,比什么性价比都重要。懂了吗?这是玄学。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