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汽车圈的“武林大会”,打得是天昏地
暗,日月无光。
你刚唱罢,我就登场,话筒还没捂热乎,价格战的“血滴子”已经飞到了脑门上。
这不,硬汉坦克400也坐不住了,搞了个“智享版”,预售价直接飙到30万开外,这是要在高端越野的牌桌上,再多摸几张牌。
年度改款嘛,面子上总得过得去,加了个风骚入骨的“敦煌紫”配色,还把备胎后面那个碍事的“锅盖”给掀了,美其名曰“野性释放”,实际上就是省点成本。
但这些都是虚晃一枪,真正的杀招,是它头顶上那个明晃晃的“犄角”——禾赛激光雷达。
这下可就有意思了。
长城这是铁了心,要在一个肌肉猛男身上,绣上一朵“智能之花”。
硬生生把城市NOA这种在特斯拉、小鹏身上才时髦的玩意儿,嫁接到一台“方盒子”越野车上。
我闭上眼都能想象出那个画面:一个胡子拉碴、身穿冲锋衣的大哥,开着坦克400在拥堵的北京三环上,战战兢兢地开启了自动跟车,生怕把前面那辆“老头乐”给怼了。
开着坦克400去豁沙子的大哥们,真的需要一个城市领航辅助来帮他们躲避送外卖的电动车吗?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身份焦虑症”。
长城比谁都清楚,坦克的灵魂在于那份征服自然的野性。
可如今这个世道,“智能化”成了“政治正确”,没个激光雷达、没块大连屏,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所以,哪怕看起来再怎么拧巴,也得硬着头皮上。
这就好比一个德云社的相声演员,非要在台上给你表演一段街舞,动作标准,架势十足,但观众心里就一个念头:哥们儿,你还是好好说相声吧。
另一边,“卷王之王”比亚迪则上演了他的拿手好戏。
这位厨房里最会过日子的“大妈”,一块五花肉能给你做出八道菜。
2026款宋Pro DM-i和秦L DM-i闪亮登场,续航里程象征性地给你往上提一提,宋Pro DM-i全系标配18.3kWh电池,纯电续航提升到133公里;秦L DM-i也统一到了128公里,内饰给你换个高级感满满的怀挡,再整几个新颜色,“冰珀青”、“未央灰”,听着就一股子“高级感”。
一套组合拳下来,让你感觉占了天大的便宜。
这就是比亚迪的“恐怖”之处,它用一种近乎“饱和式攻击”的更新频率,把所有对手都拖入一场无休止的军备竞赛。
你刚摸清我这台车的底细,准备针对性地推出竞品,不好意思,我的新款已经上市了,配置更高,价格可能还更低。
这种“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策略,在消费电子行业早已被验证,如今被比亚迪完美地移植到了汽车产业。
就在比亚迪大杀四方的时候,曾经的美式豪华标杆凯迪拉克,却用一种“壮士断腕”的方式,刷了一波存在感。
2026款CT6,官方指导价36.99万起,结果话锋一转,全款一口价28.99万起。
好家伙,这一刀直接砍到了大动脉上,把自己从一个豪华品牌,活成了一个“性价比之选”。
CT6这车,论尺寸、论气场,绝对不输BBA,车长超5米2,轴距过3米1,开出去妥妥的行政级座驾,顶配还有MRC磁浮悬架这种“黑科技”。
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在品牌光环和新能源大潮的双重挤压下,所谓的“产品力”,变得不堪一击。
当降价成为唯一的“卖点”,品牌价值的稀释便成了不可避免的代价。
最后,我们把目光投向一个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新朋友——埃尚A100C。
又一个“五菱”来了,但此“五菱”非彼“五菱”,它和大家熟知的“上汽通用五菱”并非同一个主体,这背后复杂的资本关系,比这台小车本身的故事还要精彩。
这台售价3.98万元的纯电动微型车,一头扎进了当前厮杀最惨烈的“红海市场”。
在这个连五菱宏光MINI EV都感到寒意的细分领域,想杀出一条血路,无异于虎口夺食。
这一周的车市,就像一幅光怪陆离的浮世绘,有人在替你“卷生卷死”,也有人在角落里默默地“打骨折”,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个时代的故事——一个充满了焦虑、变革、机遇与残酷的汽车新世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