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总有人问我,为啥现在买车,掀开盖子全是那个小海螺,我们纯真善良的自然吸气去哪了?
这问题问的,就好像在问为什么大家都不用诺基亚了,明明还能砸核桃。
答案很简单,不是自吸不行了,是这个时代,它疯了。
开局先来个暴论:淘汰自然吸气的,不是技术,而是一场由政策、厂家、消费者联手上演的,针对老实人的大型行为艺术。
而涡轮增压,就是这场行为艺术里最成功的道具。
首先是政策,也就是那只看不见的大手。
现在全球的环保法规,突出一个“不讲道理”。国六b,欧7,听着像什么病毒代号,其实就是一场针对汽车发动机的修仙渡劫。每年一道天雷,一年比一年狠,扛不住的直接魂飞魄散。
大排量自吸就像个练金钟罩铁布衫的武林高手,内力深厚,拳拳到肉,但问题是,他喘气声太大,一喘气PM2.5就超标。天劫一来,第一个劈的就是他。
小排量自吸呢?就像个刚入门的小道童,环保是环保了,但你让他去降妖伏魔,他连个僵尸都打不过,一脚油门下去,发动机在吼,车在思考人生。
这时候,涡轮增压这个“魔道妖人”出场了。
它本质上就是个作弊器,一个靠回收废气给自己强行灌顶的玩意儿。排量可以做很小,显得特别人畜无害,但只要你给油,那个小海螺一转,瞬间魔功大成,动力嘎嘎猛。
在环保这道天雷面前,涡轮就是车企集体找到的避雷针,不,是直接把雷电之力化为己用的雷电法王。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这操作太骚了。
然后是消费者,也就是我们这些可爱的上帝。
我们想要什么?我作为一个开过几年车的中年人,我告诉你,我们嘴上说要平顺,要线性,要高级感。
但身体无比诚实。
我们想要的是红绿灯起步时,能把旁边那台网约车甩开半个车身的快感。我们想要的是高架上超车时,一脚油下去,动力说来就来,而不是像个老大爷喘半天气才往前挪。
1.5T的发动机,1500转就能给你最大扭矩,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你在市区里蠕行,脚尖稍微一碰,车子就往前窜。这叫什么?这就叫“掌控感”,一种廉价但极其上头的掌控感。
1.5L自吸呢?你得把油门踩到一半,转速拉到三四千转,它才睡眼惺忪地告诉你:“哦,你要加速啊,我准备一下。”
这玩意儿真的没法讲道理!
在今天这个短视频三秒就要高潮的时代,谁有耐心等你“后段发力”?大家追求的是“瞬间爆炸”。涡轮增压,就是发动机界的短视频特效,一键生成,童叟无欺。
所以说,涡轮的胜利,是人民的选择。
是是是,我知道你想说涡轮迟滞,想说后期保养贵。但大哥,现在的技术,什么小惯量涡轮、电控旁通阀一顿操作,迟滞已经很轻微了。至于保养,当大家都用的时候,成本早就被打下来了。你还在纠结屠龙刀会不会生锈,人家已经用激光炮开天辟地了。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是厂家的算计。
你以为厂家都是工程师思维?别天真了,他们首先是商人。
开发一套全新的大排量自吸发动机,要花多少钱?那是一笔天文数字。而给现成的四缸机,加一个涡轮套件,成本能高到哪里去?
这就是典型的“压缩毛巾”战术。
一个1.5T的发动机心脏,稍微调一调,就能塞进A级轿车,也能塞进B级轿车,甚至还能塞进一台SUV里。一套动力总成,卖给三波人,你说这买卖划算不划算?简直就是商业模式的典中典。
车企早就悟了,他们发现,消费者根本不关心你的发动机是什么原理,V6还是L4,只要参数表上的数字够大,零百加速够快,价格够便宜,就行了。
加大加大加大,数字必须加大。
至于那些还在坚持自吸的品牌,比如马自达。我很佩服,真的。这就像在一个所有人都开挂的游戏里,你坚持手动操作,不放技能,只靠平A。
这种精神,值得尊敬。然后被人一刀秒了。
所以,自吸发动机真的输了吗?
不,它没有输。它只是在一个要求所有人都去百米冲刺的赛道上,被告知它的长跑天赋是一种累赘。它没有输给技术,而是输给了这个追求“快、省、猛”的魔幻时代。
讲真,我有时候下地库,听着边上那台老皇冠V6的启动声,还是会恍惚一下,感觉时间都慢了。
那种从容和厚重,是现在这些打了鸡血的小排量涡轮给不了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企想得太坏了,他们可能真的只是想让大家开上便宜又猛的车。……呸,我差点就信了。
最终的结论就是,买大排量自吸,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消费决策了,它是一种信仰。
就像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只是想买个好用的交通工具,在生活的泥潭里,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而涡轮,就是那个递给你“风火轮”的魔鬼,它说:来,孩子,踩上它,甩开那些烦恼。
你拒绝不了。
真的。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