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贱,刚才点开了车友群里的那个配件价格表,我人直接麻了。过完年提的星途凌云,真心让我有点醒悟。你说老司机,十几年的驾龄,满以为经验多就能防大——结果,发现自己其实还挺天真。
我当时买保险的时候还跟人吹牛呢。车损险?不要了吧,反正我开车稳得很。那时候,觉得买保险就是扯淡,省点钱。心里暗想:反正自己技术不错,刮碰几下,估计用不着赔。结果呢?刚才翻了下笔记,突然意识到:十几万的国产车,真不能小看。这车,三千块的灯,总成,动不动就得换。那价格,啧,好像我半个月工资都买不到一样。
其实这也没办法,一碰就碎的车身材料,要车体刚性没那么高。你说这不是坑人吗?我第一次修车是去年,修个左前门,4千块。当天徘徊在修车厂门口,一边看一边心里打鼓。够呛大部分人看了都想笑:一个普通家用车,要这么折腾。
其实我一直觉得,买车贼爽。开起来也舒服,后来更自己老司机光环了。对,我也会碰见那些隔壁车格的高手。但你那天我朋友跟我说,车祸哪有那么多自己控制的成分。你说是不是?像我这人,开车惯了计较速度,忍不住超个车线,刹车踩得还算准。有一次,下雨天,快到红绿灯,一个小刮蹭,就给我折腾了好半天。司机说:刮下来一个油漆点,估计得补漆一千多。我心头一紧。
这段其实先按下不表,有时候觉得,别太把自己当成什么神。开车到还是那句话——意外,总在一瞬间。你说经验能避?不一定,我身边的朋友,老司机多了去,但意外几乎每年都能轮到一两个。哪怕我想着稳点,结果那天还是被一辆突然变道的车逼到路边。幸亏反应快,没出事,但心跳那个快。后来我心想:关键还是保险。
这不,刚才瞄了那价格表,挺心凉的。像我这种普通家庭,买保额大点的,四五千块一年,听起来贵?其实不用想太多。聊到这里,我也认识到,自己之前那种省着点用方式,是没用的。保险的作用,就是在你傻了那一刻,帮你挡一挡。谁都不想撞上那脾气大的大货车,但偏偏偏,偏偏就会遇到。
我还琢磨着,换个角度看,买保险也可以理解成提前买个安心。比如我那车昨晚突然停在路中间,后排朋友说:你这是稳吗?我心里其实挺烦的。这车吧,控制感觉还行,但谁知道哪个瞬间踩错油门,或者那老人突然走了出来,不能预料。这种不安全的感觉,哪怕是自信,也有点没用。
还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别的车友晒单,说一千块保险一年,搞个全车盗抢险和玻璃破碎险,赔偿都能翻倍。其实我猜测,跟我一样的,不止一两个人都在心里打鼓:我家车平时也不怎么开,车价也不高,买这些保险省得麻烦。但你知道,那其实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而且说到供应链,我觉得这跟生活巧合一样。有时候车厂用材料其实比以前更差点,要硬度,不能太硬,否则撞了车身就碎;但这偏偏让修车费跟着飙升。就像你吃饭,面不够劲道,吃完就不香。用车也是这个道理——材料成本,质量提升,不一定意味着安全,反而多了很多变数。这也告诉我,不能只看价格,要看赔偿和维护的综合成本。
这,其实让我想到一句话:维修工跟我说过,你修一台车,花的钱不止于零件,更多的是心情、时间和钱。你说老板从供应链上怎么控制?低质料关键部位的成本削减,表面看觉得划算,但实际用着,最后还是得赔。而我,一个普通车主,买保险,也是这个道理——每次想省点钱,最后可能都要多付出。
(这段先按下不表)顺便问一句,你们有人会觉得,买车或者买保险,就是把自己变成个受害者吗?我在想,是不是更像是,把意外这根弦拉得紧一点,毕竟人在车里,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啥事。
说到这,我自嘲一句,心里其实这几年都在琢磨:到底车是不是个越开越值钱的玩意?还是叫越修越亏?还没搞明白。毕竟,二手车保值率,就是个估算,估个七八成吧。一般我猜测,一辆十万块的国产车,三年后,折旧掉一半差不多了。你说,这还值不值?我也没细想过。
这其实让我更认清一点:保险,真是点滴之中,是一种脆弱的保障。如果你不用它,那就等着,无非多花点钱买个安心,或者在意外来临时,捂紧点心口。买保险其实也是个赌——赌你不会出事,但出事了,你亏大发了。那我想,还是把出险的概率压得低一点,未雨绸缪,总比事后哀嚎强。
顺便想问一句,你们觉得,像我这种修车看着心脏都碎的车主,是不是该换个心态?还是说,买保险就是那点最大幸福感?(这话扯远了)
结尾留个悬念吧:下次遇到车祸,你会不会像我一样,心里暗暗祈祷:这次别再上保险了,已经足够肉疼了。你们说,难不成,买保险也是一种自我救赎?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