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合资车企倒下,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广汽菲克)正式宣告破产。曾几何时,它一年能卖22.23万辆,风光无限;可短短六年之后,销量竟跌至1861辆——几乎等于一家4S店全年的走量。这不是数字游戏,而是一场关于选择、节奏与本土化的残酷淘汰赛。Jeep,这个曾以“不是所有SUV都叫Jeep”喊出豪言的品牌,为何在中国市场从神坛跌落?今天,我带各位车友一起回望这段旅程,不为唏嘘,只为看清:当时代巨轮滚滚向前,谁跟不上,谁就被甩下。
一、从自由光到自由落体:一个品牌的高开低走
2015年,广汽菲克推出首款国产车型——自由光(Cherokee)。我至今记得第一次试驾它的场景:长沙的雨夜,山路湿滑,我一脚油门冲进弯道,自由光的Active Drive智能四驱系统稳稳咬住地面,车身姿态控制得像一头收住脚步的猎豹。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才是真正的SUV。
自由光的出现,填补了25万级中型SUV市场“全路况能力”的空白。它不像某些城市SUV只敢跑铺装路,而是真敢带你去非铺装路面撒野。Jeep的Trail Rated越野能力认证不是摆设——接近角、离去角、涉水深度、抓地力、循迹性五大指标全部达标,才配叫“Trail Rated”。
紧接着,自由侠(Renegade)和指南者(Compass)陆续登场。一个主打个性小众,方灯+七孔格栅萌出圈;一个定位家用全能,空间和配置都够用。三款车形成“高-中-低”产品矩阵,精准卡位SUV热潮。2016年销量暴增260%,2017年冲上22.23万辆巅峰——连续25个月同比增长,堪称合资车企的“黑马神话”。
可好景不长。2018年起,销量一路下滑:12.5万、7.39万、4.05万、2.01万,到2022年只剩1861辆。六年时间,从巅峰到谷底,比自由落体还快。
二、细节见真章:Jeep的“硬”与“病”
我们常说“车是铁,人是肉”,可如果铁自己生锈了,肉怎么扛得住?Jeep的问题,就出在“铁”的质量上。
我在长沙做过一次深度试驾体验,开着一辆2018款自由光跑了800公里。一路上,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底盘扎实、四驱靠谱、越野基因没丢。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小毛病”:
发动机烧机油:开了不到3万公里,机油尺几乎见底,每5000公里就得补一次机油。这不是个例,而是大量车主反馈的通病。
天窗漏水:一场中雨后,副驾头顶滴水,密封条老化速度远超预期。
变速箱渗油:检查底盘时发现变速箱外壳有油渍,维修师傅说:“Jeep的老毛病了。”
中控异响:过减速带时,中控台“咔哒咔哒”响,像有人在敲木盒。
雨刮器断裂:一位车主告诉我,他老婆刚提车三个月,雨刮片在暴雨中“啪”一声断成两截。
这些问题单看都不致命,但累积起来就是信任崩塌。消费者愿意为“情怀”买单一次,但不会为“修车”买单一辈子。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产品迭代慢、电动化缺位。当比亚迪、吉利、长安纷纷推出智能电混SUV时,广汽菲克还在卖5年前的平台车型。智能化?几乎没有。电动化?一台都没有。它的车机系统卡顿得像老年手机,语音识别靠猜,OTA升级?想都别想。
三、外方主导的代价:水土不服的“全球车”
广汽菲克的失败,表面看是质量问题、销量下滑,实则是管理模式的致命缺陷。
技术、产品导入、销售策略,几乎全由外方主导。斯特兰蒂斯集团(Stellantis)远在欧洲,对中国市场的变化反应迟钝。他们以为“全球车型本地化生产”就能通吃中国,殊不知中国消费者早已不是十年前的“小白”。
举个例子:自由侠的内饰设计,延续了Jeep美式粗犷风格——硬塑料+机械按键+小尺寸屏幕。这在美国可能叫“复古”,但在中国,年轻人要的是大屏、氛围灯、语音控制。你给的是“情怀”,人家要的是“智能”。
再比如,Jeep迟迟不肯推出纯电或混动车型。而同期的大众ID.系列、丰田bZ系列、本田e:N系列早已布局。当别人在跑新能源赛道时,广汽菲克还在原地修发动机。
我曾参加过一次广汽菲克内部沟通会,有工程师坦言:“我们提过电动化建议,但总部评估后认为中国市场优先级不高。”——这种傲慢,最终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四、救火40亿,为何还是熄火?
2020年后,广汽集团与斯特兰蒂斯联合注资40亿元,试图“救火”。推出“One Jeep”战略,搞组织改革,甚至喊出“30天无忧退换”的质量承诺。
可这些措施,更像是“亡羊补牢”。消费者已经用脚投票,不再相信这个品牌。
更现实的问题是产能闲置。广汽菲克拥有长沙、广州两大基地,总设计产能超30万辆。可2021年,广州工厂因长期停产被广汽埃安接手,改产AION系列电动车;长沙工厂至今无人接盘,沦为“汽车坟场”。
工厂可以关停,品牌可以退出,但教训不能白交。
五、横向对比:合资 vs 国产,谁赢了?
我们拿2022年的数据说话(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德系:销量404万辆,同比下降9.0%
日系:313万辆,降15.2%
美系:140万辆,降18.0%
韩系:23万辆,降28.0%
而中国品牌:销量1797万辆,同比增长23.1%,市场份额达65.2%,六年提升近30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什么?每卖出10辆乘用车,就有6.5辆是中国品牌。
Jeep自由光当年卖25万,现在同级的比亚迪唐DM-p、吉利星越L Hi·P、长安深蓝S7,性能更强、配置更高、油耗更低,价格却压到20万以内。消费者为什么还要买一个“修车多、油耗高、没智能”的老外品牌?
六、未来之路:合资车还有机会吗?
广汽菲克的破产,不是个案,而是合资车企集体困境的缩影。
过去,合资车靠“技术代差”吃红利;现在,中国品牌在三电技术、智能座舱、辅助驾驶(L2级已成标配)等领域全面反超。你还在讲“全球平台”,人家已经在搞“城市NOA”了。
那合资品牌就没机会了吗?有,但前提是“真本土化”。
比如,大众中国已成立本土研发团队,专为中国市场开发ID.系列;丰田推出bZ3,由比亚迪提供三电技术支持;福特推出电马,直接引入北美Mustang Mach-E平台并快速本土化。
谁愿意放下身段,谁才能活下去。
七、写给各位车友的话:理性消费,安全驾驶
作为老司机,我想说:买车不是追情怀,而是买生活。
Jeep确实有越野基因,但如果你99%的时间都在城市通勤,那买一台油耗高、小毛病多的硬派SUV,真的合适吗?
我建议大家:
明确需求:你是要越野?代步?还是装酷?
关注三电与智能化:电动车看电池质保、充电效率;油车看智能辅助驾驶是否实用。
试驾!试驾!试驾! 纸面数据再好看,不如亲自开一圈。注意异响、座椅舒适度、车机流畅度。
查口碑:去论坛、社群看看真实车主反馈,别只听销售忽悠。
问答环节
Q:Jeep现在还能买吗?
A:广汽菲克国产车已停售,未来Jeep将以进口方式销售。如果你真爱越野,牧马人、大切诺基还是不错的选择,但要做好“保养贵、油耗高”的心理准备。
Q:合资车是不是都不行了?
A:不是。像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华晨宝马等,仍有强大产品力和用户基础。关键看是否真正本土化、是否跟上电动智能化浪潮。
Q:国产车真的比合资好吗?
A:在15-30万区间,多数国产车在配置、智能化、性价比上已超越同级合资车。但豪华感、长期可靠性、品牌溢价仍有差距。建议根据预算和需求权衡。
最后,我想说:广汽菲克的落幕,令人唏嘘,但也提醒我们——市场从不缺品牌,缺的是与时俱进的能力。
当自由光的灯光熄灭,我们记住的不该只是它的离去,而是它曾照亮过的路:真正的SUV,不该只是城市里的摆设,而应有走向远方的勇气。
只是这一次,它没能跑赢时代。
各位车友,你怎么看合资车企的未来?你会选择国产还是合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我会一一回复。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