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亏损!车企巨头宣布停产工厂

巨额亏损!汽车巨头日产官宣关闭64年历史工厂,背后是自救还是退场?

我刚从一场试驾回来,手还残留着方向盘的温度,脑子里却全是日产那条震动行业的消息:追滨工厂,2028年前关停。这个1961年就投产、诞生了日本第一辆大规模量产电动车Leaf的“活化石”,要停摆了。不是减产,不是转型,是彻底停止汽车生产。一个承载了64年技术迭代、从蓝鸟到Leaf的传奇工厂,如今要被整合进福冈的九州工厂。这不只是一次产能调整,而是日产在净亏损6709亿日元的财报面前,挥出的一记断臂求生的狠招。

一座工厂的谢幕,折射一个巨头的困局

追滨工厂,对老车迷来说,名字就是历史。它不仅是日产的“摇篮工厂”,更是日本汽车工业现代化的起点。1961年建成,日本首个乘用车工厂,这个头衔就足以让它载入史册。我曾有幸在一次媒体开放日参观过它的生产线,那种将研发、测试、生产集于一体的“全链条”布局,在当年堪称工业奇迹。它的奥帕马试验场,曾是无数经典车型的“考卷考场”。

可如今,这座工厂的产线冷清得让人心疼。目前只生产Note和Note Aura两款紧凑型车,产能利用率极低。反观它的“接班人”九州工厂,不仅成本更低,且更靠近供应链和出口港口,效率优势明显。把生产转移过去,逻辑上说得通——但情感上,难以接受。

这背后,是日产2024财年的惨淡成绩单:全球销量334.6万辆,营业利润率仅0.6%,净亏损6709亿日元,由盈转亏。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天亏掉近18亿日元。再这么下去,别说创新,连活着都难。新CEO伊万・埃斯皮诺萨上任就甩出“Re:Nissan”计划,核心就俩字:降本。

巨额亏损!车企巨头宣布停产工厂-有驾

关厂裁员背后,是“少造车也能赚钱”的野心

日产的自救计划狠得让人倒吸冷气:全球裁员2万人,占员工总数15%;工厂从17家砍到10家。这不是小修小补,是动筋骨的大手术。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不再依赖“多卖车”来盈利,而是通过精简结构、提升效率,实现“少造车也能赚钱”。

这让我想起试驾新款Note e-POWER时的感受。那台车用的是日产独创的e-POWER混动系统——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只发电,驱动全靠电机。这种“脱胎换骨”的设计,本质上也是一种“效率革命”:用更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更平顺、更省油的驾驶体验。如今日产把这套“效率思维”用在了自己身上:关厂、裁员、整合,看似是退步,实则是为了轻装上阵。

但问题来了:效率提升了,创新会不会被牺牲?

Leaf的诞生地要没了,电动化未来还香吗?

最让我唏嘘的是,追滨工厂是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电动车Leaf的诞生地。2010年,当特斯拉还在交付Roadster时,日产已经让Leaf驶下追滨的生产线,开启了大众化电动车的序幕。后来的Leaf e+、Note e-POWER,也都从这里走向世界。可以说,这里是日产电动化的“精神圣地”。

巨额亏损!车企巨头宣布停产工厂-有驾

可现在,这块“圣地”要变成历史了。未来电动车的生产会转移到九州工厂,技术不会丢,但那份“从零到一”的开拓精神,还能不能延续?

我试驾过第一代Leaf,那种安静、平顺、甚至带点“未来感”的驾驶体验,在当年是颠覆性的。而现在的电动车,大家都在拼续航、拼智驾,反而少了那份初心。日产关厂,会不会也意味着它在电动化赛道上,从“领跑者”变成了“跟随者”?

竞品对比:丰田、本田怎么活下来的?

我们不妨看看对手。丰田靠混动技术(THS)稳扎稳打,本田在燃油经济性和驾驶乐趣上持续优化,而日产呢?产品线老化、缺乏爆款,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被比亚迪、特斯拉等新势力打得节节败退。

拿紧凑型车市场来说,日产Note的主要对手是丰田Yaris(国内为致炫)、本田Freed。从销量看,Yaris全球年销超百万辆,而Note?暂无具体数据,但显然不在一个量级。更别说电动车领域,Leaf的全球销量早已被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海豚甩开。

所以,日产的关厂,不是偶然,而是长期战略失误的必然结果。它曾经领先,但没能持续创新,被对手反超后,只能靠“瘦身”求生。

用户怎么说?真实声音值得倾听

巨额亏损!车企巨头宣布停产工厂-有驾

我在日产车主群里做了个小调研。一位开了10年蓝鸟的老车友说:“追滨工厂停产,感觉像送别一位老战友。我的车虽然旧,但从没让我在路上抛锚过。”

另一位Leaf车主则更现实:“工厂关了没关系,只要售后还在,电池能换,我就继续开。电动车省心,就是冬天续航打折太狠。”

这些声音提醒我们:消费者关心的不是工厂在哪,而是车好不好用、售后靠不靠谱、技术有没有未来。日产现在最该做的,不是关厂裁员的新闻,而是拿出一款真正能打动人的新车。

未来之路:自我拯救,还是等“白马骑士”?

日产的“Re:Nissan”计划目标是2026财年恢复盈利。听起来积极,但挑战巨大。关厂裁员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能否重建消费者信任?能否在全球电动化浪潮中重新找到位置?

我个人认为,日产的技术底子还在。e-POWER系统在混动领域仍有独特优势,CMF平台也具备扩展性。缺的,是方向和执行力。新CEO强调“速度优先”,但速度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巨额亏损!车企巨头宣布停产工厂-有驾

总结:关厂不是终点,而是重生的开始?

追滨工厂的关停,是一曲悲壮的工业挽歌。但它也提醒我们:时代变了,车企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日产的自救,本质上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改革。

我们作为消费者,不必为一座工厂的消失过度伤感,但要警惕:当一个品牌开始频繁“瘦身”,往往意味着它已失去市场主动权。我们该支持的是不断创新、真正为用户造好车的品牌。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如果有一天你心爱的车型停产,你会继续支持这个品牌吗?还是转身投入新势力的怀抱?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一一回复。也别忘了分享你和日产车的故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尼桑”。

巨额亏损!车企巨头宣布停产工厂-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