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730成都首秀:从“神车”到新一代家用七座的蜕变
8月29号那天,成都的天阴沉沉的,展馆外还飘着细雨。我踩着有点打滑的地砖进了车展,人群里最热闹的一角,就是五菱的新家伙——星光730。说是“新时代人民MPV”,可真不是随口一喊,它那大七座架势、同级唯一电动侧滑门,还有纯电、插混、燃油三种动力选项,一下子就把不少拖家带口的人拽过去看了个够。
其实这台车在亮相前,就已经挂上了“五菱第800万辆MPV”的牌子,从生产线开出来的时候,厂里的老工人都说,这十五年干得值。当年2010年的宏光刚出来时,我隔壁开建材店的大哥第一时间买了一台,说是能拉货还能送孩子上学,“两头都顾得上”。那会儿四五万块钱能买个MPV,在县城简直炸锅一样传开。
再往前追,中国人见到MPV还是九十年代末,那时候进口来的都是贵价货,像我叔这种普通工薪根本不敢想。但五菱硬是把价格打下来,让它走进寻常院子里。从宏光开始,到后来宝骏730、凯捷、佳辰……每一步都盯着家庭和小生意人的需求来做,也难怪800万这个数字别人碰不到。
这次星光730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尺寸真不小——销售顺嘴提了句:“长4910毫米,轴距2910。”我没记住那么精确,但坐进去第二排腿伸直还有余地,而且2+2+3布局,中间过道宽得能让孩子自己钻去第三排,不用大人费劲搬抱。这种细节,看似不起眼,用起来才知道差别在哪儿。
电动侧滑门倒是真方便,我试着单手抱个包去关门,一键就合上,比传统推拉省力多了。有位年轻妈妈在旁边笑,说她之前开的面包车,每次停车挤在窄巷里,还得腾出手去使劲推门,现在这样不用担心夹到娃或者蹭墙皮。我注意到,这门收合速度调校得挺稳,不急不慢,没有吓人的抖动声。
动力方面,他们这回搞成“一车三动力”,听技师讲纯电版用的是自家的神炼电池,新国标“不爆炸、不起火”的要求早就提前满足;插混版配灵犀十合一系统,据说低速市区跑很省油;燃油机也换成新一代高效款。我问他哪个卖得好,他摆摆手:“看地方吧,一线城市充电桩多,就卖纯电;偏远点的县城还是喜欢加油快。”这种因地制宜倒挺实在。
还有个细节没几个人注意——右舵版本跟国内版同时下线。这意味着它不是只想着国内市场,而是直接按全球标准来造。我有个朋友做汽车出口,他瞅了一圈后悄声说:“这个内饰缝隙控制和材质感,在东南亚市场也挑不出啥毛病。”看来他们是真的想拿出去比拼一下国际品牌。
不过话又说回来,再好的新车也有人吐槽。有位老宏光用户摸完方向盘皱眉,说现在电子助力太轻,没有以前那股“实心铁棍”般的稳重感。他还担心这么多电子配置以后维修贵,不过维修师傅笑他杞人忧天:“零件国产化率高,你真要换一个侧滑门马达,也比修你冰箱便宜。”听完大家都乐了半天。
想到这里,我忽然记起去年冬天,一个跑长途的小哥跟我聊过他的凯捷,在东北零下二十度启动依旧一次点火成功。他当时拍胸脯保证,只要耐寒性保持住,新出的新能源版本他也敢尝试。这让我对星光730冬季表现有些期待——毕竟纸面参数再漂亮,也要经受生活里的考验才算数嘛。
至于未来销量怎么样,现在谁也不能打包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延续了那个“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的路数,又加了一层舒适和安全感。如果哪天你路边看到它载满一家老小,还塞着几个行李箱往外跑,很可能就是下一段关于它的新故事开始的时候了……而且,这类故事,总是在某条高速服务区或村口茶摊被慢慢讲开去的。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