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L提车近一月,迪厂员工亲述用车体验!

汉L DM提车快一个月,续航达成率100%+,我却为4000块车衣“买单”?

各位车友,提了比亚迪汉L DM最低配快一个月,今天不吹不黑,实测84%电量跑出171.8公里,续航达成率轻松破百,这数据你敢信?更离谱的是,我这车几乎没烧过油——不是因为省,而是店里蹭电太方便了。作为一名迪厂员工+老秦车主,这次换车,与其说是升级,不如说是“回家”。毕竟,我那辆14年秦跑了14万公里,小毛病不断,变速箱模块坏过、锁失灵、底盘异响、黑屏轮番上演,但最后我给它打了85分。为啥?因为“网上没赢过,线下没输过”这句话,在比亚迪身上,真不是营销口号。

一、选混动不是因为电车不行,而是这块牌我舍不得

很多人问我:现在都2025年了,为啥还选DM混动?是不是怕续航焦虑?

实话实说:我根本不焦虑纯电,但我焦虑换牌。 我旧车是陕A·8888,这车牌在西安妥妥的“硬通货”,换纯电就得重新摇号,我可不想把十几年的运气清零。所以,汉L DM成了我的最优解——既能保留混动牌照,又能享受电车的驾驶质感。

而且这次置换,我占了大便宜:本品置换+迪厂员工优惠0.5万+地方补贴1.5万+旧车回收1.2万,算下来裸车价直接打了“骨折”。虽然保险6千没返现有点肉疼,但整体算下来,性价比拉满。

二、六边形战士?细节见真章

汉L DM的配置,真的是“六边形战士”——空间、底盘、音响、智能,样样不落。但我今天不讲参数表,咱聊点你手册上看不见的细节。

1. 底盘调校:舒适与支撑的“中国式平衡”

我开过不少车,德系讲究“厚重感”,日系追求“轻快”,而汉L的底盘,是典型的“中国式平衡”——过减速带不颠,过弯又不飘。前双叉臂+后多连杆,配上FSD可变阻尼,过坑时能“吸”住地面,高速变道又稳得像贴地飞行。

这背后,是比亚迪对“中国路况”的深度理解。咱们的路,有高速、有国道、有烂路,还有突如其来的井盖。汉L的悬架不是一味软或硬,而是动态调节阻尼,让舒适和操控不再二选一。

2. 音响系统:丹拿不是摆设,是“移动音乐厅”

汉L提车近一月,迪厂员工亲述用车体验!-有驾

我特意选了有丹拿音响的版本。第一次开音响,我就愣住了——人声清晰得像在耳边低语,低音不轰头,高音不刺耳。 后排同事说:“这不像车,像在听Live。”

为什么能做到?一是硬件够硬,12扬声器+Dirac调音;二是软件够聪明,能根据车速自动调节音场。 比如高速时,中低频会增强,抵消风噪胎噪,让你听得更清楚。

3. 空间设计:后排能跷二郎腿,后备箱能塞下全家行李

我身高178,前排调好坐姿,后排腿部空间还有两拳半。更夸张的是头部空间,溜背造型居然没压顶,全靠“穹顶式设计”和低地板优化。

后备箱我试过:28寸行李箱+婴儿车+露营装备,全塞进去还有富余。这背后是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功劳——电池平铺在底盘,不占垂直空间,车内“偷”出一拳高度。

三、电耗实测:84%电量跑171.8公里,达成率超100%

重点来了:我这一个月几乎没用油,全靠店里充电桩“蹭电”。

一次完整测试:从西安市区出发,前100公里走国道,平均时速60-70,空调1档23℃;后70公里上高速,开启L2级智驾,定速100。全程用掉84%电量,行驶171.8公里。

按官方CLTC纯电续航190公里算,达成率高达100.5%!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标称200公里,实际真能跑200公里,不虚标,不玩文字游戏。

但亏电油耗?暂无相关数据。 因为我还没机会“亏电驾驶”——电总是够用。不过根据比亚迪一贯调校,DM-i系统在亏电时也会优先用电驱,油耗应该依然可控。需要进一步确认。

四、槽点也有:电动方向盘没有,按摩力度像“挠痒痒”

再好的车也有遗憾。汉L DM让我最意外的,是居然没给电动方向盘调节。我那14年的秦都有!现在反倒是“减配”了?查了高配也没这功能,估计是成本控制。

汉L提车近一月,迪厂员工亲述用车体验!-有驾

另外,座椅按摩功能,力度偏小。开长途想按个肩颈,结果像被小猫爪子轻轻挠了一下——解压效果有限。 建议比亚迪下次升级,加个“猛男模式”。

五、验车血泪史:墨竹青漆面“反光门”,我自费4000贴车衣

这里必须给各位提个醒:如果你选“墨竹青”这个颜色,一定要仔细验车!

我提车时发现,车身在阳光下有“立体反光”现象,像波浪纹。查了才知道,是清漆层厚度不均导致的,第一批车可能存在工艺问题。

我找店里沟通,希望能补偿,但对方表示“已过索赔期”。没办法,我只能自费4000块贴了隐形车衣。虽然保护了车漆,但这笔钱本不该我出。

建议:提墨竹青的车友,务必在强光下绕车三圈,检查漆面均匀度。发现问题,当场提出,别像我一样“吃哑巴亏”。

六、横向对比:汉L DM vs 小米SU7 vs 极氪007

维度 比亚迪汉L DM 小米SU7 极氪007

动力系统 DM-i混动,兼顾油耗与续航 纯电,性能强(零百2.78s) 纯电,800V高压快充

智能驾驶 L2级,稳定可靠 城市NOA,科技感强 L2+,高速领航成熟

空间舒适 后排宽敞,座椅厚实 偏运动,后排略挤 中规中矩

品牌调性 老牌技术派,安全可靠 科技新贵,粉丝经济 欧系质感,操控取向

汉L提车近一月,迪厂员工亲述用车体验!-有驾

我的观点: 如果你追求极致性能和科技感,SU7很香;要快充和操控,极氪007不错。但如果你要的是“全能家用+低使用成本+高保值率”,汉L DM依然是首选。 毕竟,比亚迪的三电终身质保,是实打实的底气。

七、技术前瞻:混动还有未来吗?

有人问:2025年了,混动是不是“过渡产品”?

我的看法:不一定。 在充电设施不完善、长途需求频繁的地区,混动依然是最优解。汉L DM的“可油可电”,不是妥协,而是自由。

而且,比亚迪的DM-i技术已经进化到“以电为主”,亏电时油耗依然低至4-5L/100km。它不像传统混动“油电各半”,而是“电车为主,油车为辅”,这才是混动的终极形态。

未来,随着插混政策收紧,像汉L这样“纯电续航够用(190km)+亏电油耗低”的车型,反而会更受欢迎。

总结: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

一个月下来,我对汉L DM的评价是:配置拉满,续航实在,驾驶轻松,空间越级。

它不是最炫的车,也不是最快的车,但它是那种让你每天开都安心、省心、不闹心的车。

比亚迪的“公路坦克”称号,不是白叫的。它的安全,不靠堆料,而是靠CTB车身、刀片电池、多重冗余设计,把风险挡在车外。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你会为了一个好车牌,选择混动而不是纯电吗? 或者,你觉得墨竹青这颜色值不值得冒险?

汉L提车近一月,迪厂员工亲述用车体验!-有驾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是迪厂员工XXX我,下次分享汉L长途油耗实测,记得关注。有问题尽管问,我尽量回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